文章

顯示從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去年你賺左未?

零九年過去,喺時候總結下今年金融市場表現! 到底去年初將資產分配喺股市、匯市、黃金同油四類資產,到底邊樣跑出? 澳元同金價都升兩至三成,股市就「攝」喺中間,升五成二,而油價就最叻,累積升七成八。 不過都要睇你喺咩位入市,如果喺舊年高位買油,而家只係收復一半失地,反而金價同澳元都係迫近歷史高位。 美元雖然全年都仲係要跌,不過到第四季似乎有轉勢跡象,兌日圓全年更係升左百分之二,係三年以嚟首次。 反映美元兌六隻主要貨幣匯價嘅「美元指數」,喺12月,升咗百分之4點2,係二月以嚟表現最好嘅一個月,但全年計,美元指數仍然錄得超過百分之4嘅跌幅。 詳細睇吓美元兌各主要貨幣今年嘅表現,除咗兌日圓匯價上升百分之2外,兌其他主要貨幣都下跌,美元兌英鎊跌近一成。 澳洲儲備銀行喺去年,已經連續加咗三次息,係金融海嘯後,最早加息嘅主要工業國家。刺激澳元兌美元匯價,全年累積升咗兩成八。 如果大家記得,商品大王羅傑斯月初同我地講,佢揸多左美金。 幾日前我地再問佢,佢話,呢浸反彈浪唔會太長。大家自己識睇路。 正因為美金弱,金價創出新高。 金價連續第九年上升。12月初創出1227點5美元記錄高位。現價比高位回番約一成,但全年仍升兩成半。 唔夠油價犀利,紐約期油累積升幅近七成八,十年黎最大升幅,亦大幅跑贏金價升幅。 雖然油價、金價都唔錯,不過,2010年,羅傑斯嘅商品投資首選,唔係佢地。 商品大王新一年,首要值得投資,羅傑斯繼續推介商品,佢話農產品會跑出。 至於第一樣要沽,羅傑斯話,係美國國庫債。 其實都唔使點講,由於經濟表現好過預期,加埋聯儲局部署退市,美國國庫券表現係三十年嚟最差。 十年期國庫券息率今年以嚟、升左一點五八厘,息率升至三厘八以上既三個月高位,而債價自然就大跌,去年嚟跌左百分之三點五,係1978年以嚟表現最差既一年。 相反,好似係房利美同房地美呢啲按揭債券,就出現大反彈,喺聯儲局買入一萬二千億美元按揭資產推動下,按揭債券回報跑贏同期國庫券百分之四點八,表現係二十年嚟最好! 咁,今年你賺左邊樣?

年度財經人物(前瞻版)

無驚無險,伯南克成了我們年度財經風雲人物。 其實都真係無咩爭議性,由年初大家對呢位學者型聯儲局無咩期望,到年底連時代雜誌都要選伯南克做時代人物,佢可以話一手力挽狂瀾! 既然已經有咁多論盡今年伯南克表現,我地無謂再重覆,反而猜測下到底伯南克會點應對今次自己一手做成的資產泡沫問題。 簡單講,就係幾時退市。最近聯儲局除左安排逆向回購外,仲破天慌向銀行發行存款證,銀行可以將過剩的資金存放聯儲局收息,聯儲局可以透過機制收回部分過剩資金。當局表示,透過這個機制,可以控制約一萬億元美金的過剩資金。如果成功,已經可以令聯儲局資產負債表成功「瘦身」一半。 不過外間仍然有不少評論認為,聯儲局唔會單單因為資產泡沫就會退市,咁到底伯南克會點做? 其實呢個問題交返比伯南克自己告就最好。早在02年,當伯南克擔任聯儲銀行行長時,就已經發表過一篇題為:「 Asset-Price "Bubbles" and Monetary Policy 」的文章,當時他的結論是,一來泡沫不易被察覺,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並非應對泡沫最好的工具,反而應該靠金融監管、會計制度安排及資本率應付泡沬。 深入研究30年代大蕭條的伯南克,甚至歸咎大蕭條的起因,正是當年的聯儲局誤將泡沫當時經濟過熱問題處理,結果在通脹不明顯的時候,大幅調高利率,無錯,泡沫最終係消失左,不過就換來失業率高達25%的經濟大蕭條,因此他斷定就是聯儲局連串錯誤政策先做成當日的大蕭條,試問今天佢又豈會重蹈覆轍? 不過不利用貨幣政策打擊泡沫,不等於聯儲局就不退市,好似之前聯儲局定下的三個指標,最重要還是看就業市場及通脹預期,一旦美國通脹好似羅家聰咁估計會升至百分之八至十,伯南克又豈會坐視不理? 當日不少人對伯南克都不予厚望,結果佢憑一人之力改寫聯儲局歷史,甚至成為拯救世界的「救火英雄」。今天大家又憑什麼,去少看這位聯儲局主席?

誰暗淡無光?

香港股市今年一吐烏氣,集資規模達到2400億元,一下子做到超英趕美,成為全球金融市場大熔爐。 不過金融時報卻以「暗淡無光」(Without Shine)來形容香港的IPO市場,認為市場了無生氣,說來真的令人摸不著頭腦。 我倒認為是「酸葡萄」心態作崇居多。 先看金融時報說的理據: 在今年二十大集資的公司中,有十一間仍然低於招股價,因此本港集資只是「量多」、而非「質優」的保證。 雖然像中冶、華南城等公司,股價仍遠低於招股價三成以上,其他像今年最大宗集資的民生及金沙亦較招股價低近一成,不過這不代表本港招股市場缺乏效率。 相反,這些公司在招股時,認購反應均非常理想,凍結資金均有逾千億元,並成功完成上市程序,至少證明本港集資能力,以及市場具有足夠深度及效率。 至於公司上市後股價表現不理想,就有數不盡原因:可能是當初定價過分進取、或公司本身有不利消息、更大可能是市場氣氛改變。 君不見有更多股分是令投資者有豐厚回報? 龍源(↑22%)國藥(↑72%)中糧包裝(↑86%) 相反,今年英國的新股集資額跌至十年來最低、LSE及AIM兩個市場,分別只有六間及十間公司在今年掛牌,集資數埋也只有十二億英鎊,不但遠差於本港水平,比起去年更大跌86%。 況且近日白高敦一意孤行,向銀行業花紅徵收重稅,連摩通DIMON都忍不住要發信投訴,到底是那個金融中心正在變得暗淡無光?

09年財經風雲人物競選(置頂)

提下大家,我地年度風雲財經人物開始投票。 候選人包括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聯儲局主席伯南克、07年度當選人物總理溫家寶,同第一個主要央行加息既澳洲央行行長史蒂文斯。 另外仲有今年盡領風騷的股神巴菲特、進行世紀供股既匯豐行政總裁紀勤,以及比亞迪主席王傳福,最後還有財經雜誌前總編輯胡舒立。 請大家在三十日前投票,會在31/12 的cafe節目在揭曉。

比面派對

投得兩幅大埔地後,信和成為白石角大地主,主席黃志祥不斷重斷呢句: 「多謝其他發展商俾面,好合理,唔貴,又唔平!」 如果有仔細留意今次賣地過程,可以看到黃志祥早有部署。 刻意同舊拍檔南豐、嘉華一齊坐,又不時密密『勘』,令大家以為、又係兩年前同一組合。 但實際呢﹖ 第一幅大部分時間、信和只係用分身術,靠助手揸3號牌競投。 到臨近叫價去到51億,至現身攞18號牌出手,仲驚俾其他人『郎』價,寧願貴啲、都再靠分身嘅3號牌助手,舉埋最後一口價。 用意也不用多說,就是令對手難以猜測虛實,完全是博奕高手風範。 到第二幅地,信和更全程搵3號牌出手,就算隔離嘅南豐都有頻頻舉手,都無影響到信和,去到叫價51億。 信和更加隔著南豐,同嘉華突然取得默契,透過傳紙仔密針,無耐嘉華就透過28號牌聯手投得。 今次賣地成交價到底係平貴,其實講什麼也沒有意義,只要看看他的笑容就已經說明一切。 要配合拍賣價成為市場預期下限,信和實際上有盡「天時、地利、人和」。 說地利大概很易明白,既已取得鄰近三幅地皮,再下一城實在是有很大優勢。 天時亦很易解釋,大部分發展商對於政府出手仍然是處於觀望,大家都不夠膽過於進取。 至於人和,反而要多得拍賣宮。 在拍賣第一幅過程中,有測量師朋友已提出,唔明點解拍賣官,無好像以往拍賣大型地皮一樣、在後期調低每口價、刺激競投反應。 尤其是今次賣地後期反應先叫做完左熱身,大家都處於磨刀霍霍的姿態,怎料拍賣官兩下手勢就已經一鎚定音。 說沒有政治考慮,很難令人致信....

大行報告

大行報告「買入」或「沽出」評級,以往可能斷定一隻股分生死。 但有研究話,投資者甚少參考大行報告做投資決定,而呢的分析員花盡唔少時間撰寫嘅報告,原來對股價幾乎無影響。 其實一個建議,往往花了唔少證券分析員心血及時間,他們經過審慎計算,假設,同分析得出嘅結論。 如果建議買入,當然希望推介嘅股分「升」,不過,最新研究話,分析員可能白費功夫。 匹茲堡大學同杜朗大學兩名學者,研究97到07年,十年嚟超過19萬分股票研究報告。 學者話,佢地發配呢的報告出街後、40分鐘內,被分析員點評嘅股分,股價幾乎無變動。 換句話講,報告毫無影響力。 負責研究學者話揀40分鐘,係想單睇研究報告影響力,同有無大型機構投資者參考。 報告發表後太長時間,股價通常會受其他因素影響。 學者話「無用」,但大行分析報告,依然大受歡迎,何解? 英國金融時報話,受歡迎的只係限於高盛,摩根大通,大摩呢的大行。 相反,賣獨立分析嘅研究公司生存空間愈來愈細。 據估計,佢地今年生意大跌18%,得16億幾美元。 相比下,基金經理花喺大行報告嘅錢,只係跌一成。 呢一年內,千幾間獨立分析公司中,最少有百三間停止營運。 能夠殺出重圍,得少數,包括早喺大行生涯闖出名堂嘅銀行分析員MEREDITH WHITNEY。 王牌分析員時代過去,華爾街並擔心,星級分析員後無來者。 評論話,有經驗人才流失,依家分析員平均28至35歲,經驗唔夠之餘,一個人,計落要睇八至十間公司,想質素善好都幾難。 另有一個原因,是本港獨有。 似乎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在本港尤其嚴重,大戶與散戶之間的差距是天與地。 如果用同一時間作分析,大戶在四十分鐘內早已集齊貨,散戶? 至叻都要第二日,到時慢慢派貨都未遲!

Dumbest God

我地未選風雲人物前,各大傳統都已經點選自己心目中焦點。 無獨有偶,幾個傳媒都揀左高盛布蘭克費恩。 有趣的是有彈亦有讚,正反映他的爭議性。 最有趣是財富選的「09年Dumbest Business蠢事榜」,排榜首的正是布蘭克費恩。 指佢喺金融海嘯後,發動公關宣傳攻勢,將高盛「化身」成重建經濟嘅先鋒、協助美國工人走出困境嘅希望。 呢位收緊4300萬美金年薪嘅「人兄」之前講過,佢只係以銀行家嘅身分做緊「神嘅工作」。 不過雜誌話,美國人無忘記,搞到美國人「雞毛鴨血」嘅複雜金融衍生工具,其實係華爾街大行嘅產品。 其他好像紐約時報批評佢切底改變高盛優良文化,彭博更發表七頁紙文章,話高盛連起新總部,都攞盡政府著數。 至於英國金融時報,零九年度風雲人物,亦係布蘭克費恩。 FT話,揀布蘭克費恩,唔係肯定高盛呢間公司,或者係布蘭克費恩功績。 而係在商言商,認為高盛金融海嘯後,業績好之餘,影響力愈嚟愈大。 作為帶領呢間公司三萬幾員工嘅布蘭克費恩,到底係咩人? 佢競爭對手大摩行政總裁麥克讚佢,思路敏捷,分析力強。 低層家庭出身,哈佛畢業後,原來曾經同時申請入大摩,同高盛,但都唔成功。 轉數高嘅佢,轉個彎,申請入職高盛旗下商品交易公司,結果變相成功加入高盛,由賣金幣做起。 廿幾年間,晉升至高盛Number ONE,佢朋友話,布蘭克費思已經賣身俾高盛,而佢大家分身家,都係高盛股分。 自信嘅佢,因為壓力,被逼公開認錯,成為多分大報頭條。 但對佢嚟講,形容自己做緊「Job of God」,先係真心話。高盛炒盤制造盈利策略,佢唔會改。

斜線之謎

投資者大手沽債券,奇景再見,兩年同十年債券之間息差,高達兩厘八二水平,創新高。 債價跌,債息升,唔少意見都認為,係市場對美國經濟樂觀情緒升溫。 長短債息差大幅拉闊,九二,同零三年先試過。無獨有偶,當年正正係經濟見底復蘇之時。 如果BUY呢套嘅話,市場對經濟復蘇嘅樂觀情緒加強,投資者風險胃納增加,資金流出債券市場,債券息率抽升,唔難解釋長短債息差拉闊現象。 但長短債息差拉闊,亦唔可以忽視,市場對利率走勢預期有變。理論上,短債,同長債之間息差差距,正係市場預期利率升升至邊個水平。 如果我地睇埋孳息曲線,同一月時比較,明顯傾斜。市場毫無疑問,已經盤算緊,利率將會回升。 通脹係來年,最唔明朗嘅因素。 有大師級分析員話過,出年會有通脹問題,背後原因好多,其中難以理解係,油價喺今次商品市場升浪中,完全大落後。 外國分析就話,一旦油價出年抽升,大家都通脹嘅估計,好可能係錯。 各界對出年構圖,似乎比今年更好景,經濟增長,低通脹,資金繼續多,甚至美國全年唔加息。從央行言論,基本數據,呢的分析背後有理據,但按往積,呢的過早嘅把脈,往往誤差極大。 巴克萊正係話,市場而家係過分低估「雙底衰退」嘅風險。 巴克萊喺七百幾個嚟自中央銀行、對沖基金同貨幣基金經理調查中,有兩成半話而家市場過分低估左、全球經濟再次出現逆轉既風險。 另外有兩成一就話,中國經濟增長差過預期,係另一個被低估既風險。 有三成九受訪者就話,一旦出現金融危機,資金首選仍然係會流入美元、其次先係瑞士法郎同日圓。 至於美元前景,就相當分歧。 有兩成估計美元出年會係最吸引既貨幣投資,不過亦有兩成四估計,美元出年仲要再跌。 當中最大分歧,當然是歐元有極大變數。 好似繼標普後,穆迪亦將希臘主權評級,由A1,調低到A2,前景展望維持負面。 穆迪話,調低評級,係反映希臘嘅財政狀況令人憂慮,不過,短期希臘出現流動性短缺同再融資問題嘅機會極低。穆迪指,希臘政府應對措施作用有限,未能夠將長期信貸風險降低,以本身嘅財政實力,亦唔能夠解決問題。 不過穆迪強調,希臘嘅問題,唔代表整個歐元區都面對同樣風險。這點就與肥仔的陰謀論有出入。 說實在,有伯南克喺度,美國雙底衰退似乎機會不大,反而近日開始有聲音話,唔應該對內地經濟過分高估。 內地似退還進的姿態,說真的頗令人難以掌握,正如劉明康今日講,金融危機未過,對內地仍然有影響,一旦內地經濟同外界想象有出入,到時

光怪陸離

我們早已在上市委員會首次否決 俄鋁上市 時,就提出要留意呢單Deal,想不到最終都變成一宗「大龍鳳」! 獲批上市嘅俄羅斯鋁業,只能夠私人配售上市,每手成本二十萬港元,但散戶最少要俾一百萬,先可以入場。 消息指,證監會希望散戶理解到呢間公司嘅複雜性。 但說來矛盾,既然公司債務如斯複雜,監管機構大可以禁止俄鋁上市,現在禁止散戶參與,反而因為減少「供應」,分分鐘會「人為地」製造需求,結果是引來更多散戶冒死參與。(香港擁有百萬元流動資金的人何其多呀?) 其實俄鋁承銷團曾經諗過,將股分全數配售形式上市,甚至以介紹形式上市,但需時較長,最終認為唔可行。 當然潛台辭是,介紹形式上市不能集資分毫,當然是不會考慮。 據了解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上周四會議中,原則上對俄鋁上市開出綠燈,但要求提交更多補充文件,當中最受關注的、亦是俄國國營銀行短期貸款問題。 我們也是因為這間VEB,才對俄鋁上市表示關注。 想一想,近日俄鋁要重經高達170億美元債務,如何取得資金肯定是關鍵。 最後,俄鋁終於獲得國營銀行VEB貸款,能夠重組債務,本來屬利好消息,偏偏VEB提供的年期只有一年,仲要獲分配上市認購股分,世事又何來咁巧合。 在事件曝光後,VEB先承諾會延長貸款期至二零一三年。 由於要應付債務問題,同其他因素,俄鋁一定要爭取喺今年底獲批上市,否則要重新預備招股文件,可能令上市計劃押後到四月,係俄鋁最唔想見到。 為左配合監管機構要求,俄鋁上市文件多達一千頁,係有史以嚟最厚既招股書。 偏偏這分「重磅」招股書,散戶連公開看的機會也可能沒有。 跟據現在的發展,一旦俄鋁將每手入場費大幅增高,就會類似當初構思嘅「專業板」市場模式。 DAVID WEBB亦批評,無需要咁做,因為監管機構應該以披露為本做大前題。係咪認購新股,係由投資者,唔係證監會決定。 David Webb話,限制散戶參與招股,反而減少保障。一來,散戶只要花得起二十萬,仍然可以喺二手市場買到。 如果公司出事,公司法規定,佢地唔可以根據招股書既內容、向違規公司作出控告。 至於提高每手股分金額到好高水平,David Webb更直言證監無「耳性」,原因係九八年推出創業板時候,已經作出廣泛諮詢,結論係過分繁複同無效率,緣何又舊事重提?

曲終人散

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哥本哈根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外界本來以為身為發展中國家龍頭的中國,與代表發達國家的美國,既然代表兩個陣營的利益,兩國牽頭商討的協議草案,加上南美巴西印度的參與,理應廣受支持,但不少發展中國家如委內瑞拉不但不支持,反而大表反對,主要原因是多個發展中國家覺得被中國出賣。 中方曾經大肆抨擊丹麥私自提出草案,但最後竟然聯同美國等四國自行推出協議草案。除了發展中國家,歐盟都在奧巴馬遊說下勉強支持這份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草案,歐盟本來希望定出更具體的減排目標。 跟據中美五國提出的方案,要求各國未來限制溫度提升不可高於攝氏2度,但就未有定出具體減排目標,因此被譏諷為被京都協議書更倒退的方案。 而未來每年向及展中國定提供每年300-1000億美元的方案,雖未有提出融資具體安排,但其實亦不至於太差。 因此其他發達國家與其說不滿方案內容,多大原因可能是不滿中國私下與美國達成協議、覺得被人出賣,寧願最終一拍兩散。 今次氣候變化大會本來是要定出二零一二到二零一七年的減排目標,延續二零一二年屆滿的京都議定書協定。不過需要聯合國近二百個成員一致同意,草案才能夠成為聯合國公約,否則協議只會對支持國家有效。 中國其實對今次會議已作出了很大努力,總理溫家寶今次專程到哥本哈根,參與氣候變化會議,雖然提出減排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採取的自主行動,因此不能附加任何條件,亦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勾。 但他發言時提出,中國一定會無條件達至訂出嘅減排目標,「言必信、行必果」。 亦親自承諾,願意喺信息公開方面,開展國際對話同合作。 就是呢番承諾、傳媒視為中國嘅讓步 不過,最核心議題,各國願唔願意增加減排幅度、落實時間表,終於導致曲終人散。 人類錯失了今次的機會,未來要改變世界、不至進入「2012」倒數,看來真的要認真一點去找解決方法。

世界七大泡沫

福布斯就話有,仲選出「七大金融泡沫」,第一位都不用多想,肯定係黃金。 福布斯指出,黃金係最有可能成為泡沬之一,由二千年到而家,金價升左接近三倍。 金融海嘯後嘅避險資金,更加進一步將金價推高。 第二位就係內地房地產市場,目前內地房產市場嘅增長,同美國以及日本市場崩盤前嘅情況好相似。 不過福布斯話,呢個泡沫係可以避免架! 佢地指出,發展商過分依賴高槓桿、同低息環境,以及價格「長升長有」嘅概念。 中央近日都不斷推出措施,遏抑樓市市場炒風,明確表明為樓市降溫嘅決心。 第三大泡沫就係新興市場,美國嘅市場投資退減,資金迅速流入新興市場,令新興市場急速上升,但波動不斷,存在好大嘅風險。 至於其他嘅泡沫仲包括:美國國債、大學學費、ETF、即係交易所買賣基金,以及銅價。 福布斯話,未來十年,經濟發展都走唔出之前嘅框框,資產泡沫仍會出現。 因為華爾街有個壞習慣,就係不斷推高資產價格,直至爆煲為止,作為長線投資者,最好都係及早認清並遠離所有潛在泡沫。 在眾多泡沫中,唯一想不通是大學學費點解有泡沫? 過去二十年,學費的增幅比起通脤跑贏足足一倍,全球而家有超過六十間名學府,每年學費超過五萬美元以上,而每名學生畢業後負債普遍都達二萬美元以上。 最慘係每個學生並非比左比足學費就有足夠競爭力,很多畢業就變成失業。而過去足以支撐高昂學費的父母們,今天很多都自身難保,又如何交高昂學費? 因此「泡沫」不是指那些升完又升的學費,而是那些在高等學府內大花筒開設的精美飯堂、以至門庭闊落的巨大特色建築。 唔知香港的高等學府又如何?

最有權力的書呆子

稀疏嘅頭髮、加一把灰鬍子,仲有一對倦眼,係時代雜誌,對呢位五十六歲經濟領袖嘅形容。 時代雜誌解釋,選伯南克,係因為佢成功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以嚟,最嚴重嘅經濟衰退。 雜誌承認,伯南克無一般領袖,攝人嘅魅力,但正因為佢花大半生研究經濟衰退,先至能夠以史為鑑,用一切手段成功避免重蹈一九二九年嘅覆轍。佢地話伯南克嘅貢獻,將會成為歷史嘅重要部分。 有人話,伯南克嘅出現,就好似係為左處理呢場百年海嘯而來。 伯南克話,佢咁專注研究大蕭條,因為細個曾經窮到連鞋都無得著。 當時佢不停問啲大人,點解﹖點解﹖ 當然無人答到佢,結果佢決定自己去搵答案。 從此,大半生與大蕭條歷史為伴。 難得成為學以致用嘅學者,唔再紙上談兵,舊年海嘯之際破常規大印銀紙救火救人。 因為佢知道,1929年嘅錯,錯在央行唔肯放鬆銀根。 時代雜誌話,伯南克唔單止保衛美國金融系統,更拯救左世界。 風雲人物,當之無愧。 作為杉杉學者,伯南克相當謙厚,佢話只係從歷史中學習,大家唔好再「笠高帽」喇! 佢仲好幽默,話當年喺普林斯頓,最大嘅決策之一,係為學院早會訂早餐。 總之,今次伯老獲殊榮,可以話係天時、地利、人和。 天意要呢場海嘯喺佢上任之後發生,佢所處之地美國,成為最水深火熱地方。 更重要係,對手幾乎毫無威脅。 確實...最後五強之中,奧巴馬,舊年攞過,OUT得。 招積百米飛人,貢獻局限個人,又OUT! 阿富汗將軍,分分鐘激起反戰團體抗議示威,風險大,諗唔過。 至於中國民工嘛.....我知內地好大反應,都係少講少錯。 伯南克,要實至名歸,大家關心佢下一步。 可惜,伯南克深信嘅大蕭條理論,只係教佢唔好唔放錢,但無教佢,放手之後,點樣收番啲錢。 以為共識係出年第一季,額外資金措施屆滿之時,不過現實係,呢一刻聯儲內部聲音,都係分歧,明言反對退市嘅,至少仲有聖路易斯儲備銀行行長。 仲有議院嗰關呢? 雖然大家都知佢夠票過關,不過連舊年參選總統競選既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都決定對伯南克投反對一票,唔支持佢連任主席,連同民主黨內亦有「倒戈」聲音,可知未來四年也不易為。 但作為投資者,都係不要少看伯南克威力。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喺出年七月加息四分一厘嘅機會率,由會後聲明啱啱公布後嘅四成八,上升到五成八。 都係個句,舊年金融海嘯開始,大家少看了這位「最有權力的書呆子」威力,白白錯失了撈底機會。 到今次都仲睇少佢? 抵你啦。

罪過罪過

少林功夫確係勁! 嵩山少林,武功博大精深,連俄國總理普京,都曾經專程參觀少林寺。 呢間嵩山寺廟,每年吸引幾多國內外大小人物慕名而來,可想而知。 唔講唔知,每年單係入場費,收成一億五千萬,收入多過唔少上市公司。 正所謂肥水不流別人田,少林寺位處嘅河南省登封市政府,一早吼實呢舊肥肉,多次傳少林上市,少林內高憎多次否認,話出家人,一定唔會將少林上市。 但近日又再傳過,二零一一之日,正係少林上市之期,原來背後大有黑幕! 今次傳到似層層,因為俾內地傳媒找到一分「絕密」協議,由登封市長鄭福林,同香港中旅集團訂立,雖然上面無簽名、無蓋印,但細節不缺。 登封市原本秘密協議,將少林門票資產,注入新成立公司,市政府注資4千9百萬,佔49%,中旅佔51%,後年喺內地上市。 成件事最令人覺得鬼鬼祟祟,唔止係無人簽名蓋章,更重要係頭號關係人,萬人景仰嘅少林精神領袖方丈大師「釋永信」,竟然由始至終被蒙在鼓裡。 登封市宣傳隊長解釋話,無通知方丈,係因為成件事未正式對外宣布喎! 咁都得﹖咁即係當方丈係「外人」。 方丈多年黎,帶領少林,作風開放,經常向戲班劇組大開方便門,推廣少林功夫精神。方丈德高望重,為免損害少林文化,已多次為少林上市辟謠。 估唔到一班凡夫俗子,依然貪得無厭,壞了少林名聲。 區區一億幾千萬,相比起中國人民對少林嘅感情,簡直不屑一提。 若果當局未能迷途知返,硬要榨取少林上市,確實罪過,善哉善哉! 可能因為,今次由人民網提早兩年踢爆,爆出市政府為錢,出賣少林惡行,制造反對聲音,亦可以保著少林!

買不起

民間對樓價聲音愈來愈強,擔心當局能夠調控樓市,連中央台「面對面」嘅主播柴靜都忍唔住要問︰ 「作為幹部,你買得起樓嗎?」 「買不起!」 說的是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 連做副部級嘅高官都負擔唔嚟。呢番言論引起內地網民熱烈討論,相關留言近二萬個。 有網民話終於有高官替老百姓抱不平。 有人就讚賀鏗係好官,因此佢先買唔起樓,否則如一些二線幹部貪埋貪埋,早已家財萬貫。 但更多人係身同感受。 人民銀行做嘅調查亦顯示,近六成八內地居民認為,現時樓價高到難以接受。數字比上季,多咗2.1個百分點, 連續第二季上升,不過同時多左人認為,樓價會繼續升,近四成六居民預期,出年第一季樓價會繼續升,比上季高4點7個百分點。 近期地王一塊貴過一塊,單係最近北京中央別墅區,國有嘅大龍投得以超過50億元拍出。 賀鏗亦不得不承認,樓市確實存在泡沬,地方政府有責任。 隨著中央出手,民眾冒著大風雪,通宵排隊買樓嘅情景,有機會冷卻。 更重要是瘋癲炒風吹至「天子門下」,12月頭半個月,首都北京二手樓成交繼續破頂,超過二萬宗,按月升近六成。業內人士估計,成個月成交會突破四萬宗。 而北京樓價亦繼續升,每平方米達到一萬三千七元人民幣,比11月升百分之四。 你說溫總噎得住這啖氣嗎? 因此有不少分析都預計,下一步中央會重點調控,樓價過高大城市,可能收繄第二套及外資買樓。 不過似乎政府對出重招調控樓市仍有點投鼠忌器,一方面是驚過分落重藥,會削弱剛復蘇的內需,令負上不能保八的責任。 更重要是地方政府根本有很大動機推高樓價地價。在地方三角債愈積愈重的情況下,地方根本不能接受樓市崩潰。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央的指令根本不能用於朝野。 張五常認為目前好難判斷樓價係咪偏高,佢認為近期樓價急升、部分原因係利率下調,亦唔可以排除外資到中國搵避難所,而家樓價基本上係返到去兩年前、政府刻意打壓樓市前水平。 佢直覺係樓市喺上海世博呢啲利好消息推動下,應該會有支持。

Mr President, We're on line now!

到左年底,所有銀行家眼中,只有一件事最關注,就係到底派幾多花紅。 本來今年股市、樓市商品全部都升值,分花紅本來都唔錯,不過對於一啲受政府資助既銀行嚟講,花紅就無分,眼紅就有! 所以呢,繼美國銀行後,花旗同富國都急急腳要喺年底前還錢比政府,其中花旗會償還二百億美元貸款,脫離政府嘅監管。 但唔好開心得咁早,財政部表明,花旗今年嘅薪酬仍然會受到限制。 而最受害一定係銀行股東,有基金話連同向員工出售股分,今次係美國銀行最大規模嘅集資,產生嘅巨大攤薄效應,會令現有股東受損。 因此花旗股價一度急挫7%。 至於花旗最大股東、中東王子阿勒瓦利德就話唔會減持花旗股分,又話繼續支持潘迪特,相信還款可以令佢為銀行賺取更多盈利。 ////////////////////// 話說回來,政府態度強硬,原因係銀行業遲遲唔肯放水。 美國經濟雖有復甦跡象,但奧巴馬話,仍然收到好多小型企業來信、話借唔到錢,佢同大行高層會面時,敦促佢哋增加借貸。 奧巴馬因此司見十二銀行,希望透過扶助中小企,創造就業,促進經濟復蘇。 但銀行借貸持續收緊,截至今年九月,銀行貸款喺過去一年,減少百分之七。 會議結束後,有銀行隨即嚮應,美銀宣布、出年對中小企嘅放貨額,會增加五十億美元。 但其他銀行、係咪都會聽話,就成為疑問。 由今次會議可以睇到一啲蛛絲馬跡,會議原本請咗十二間大行巨頭,但包括高盛總裁布蘭克費恩、摩根士丹利同花旗嘅主席(因為潘迪特要處理還錢一事,所以改由主席出面受靶。)都話因為大霧延誤航班、嚟唔到,改用電話參與會議。 「I appreciate you guys calling in!」 「Mr. President, we're upset we're not able to be there,but we're on line with you now!」 不過有報章質疑,如果佢哋認為個會係重要,就會諗辦法嚟。 美國政府喺金融海嘯中,出手挽救咗多間大行,攞咗話事權。 但隨住多間接受政府援助資嘅銀行,都陸續還錢,佢地亦未必會咁聽話。 最新還款嘅係花旗同富國,分別宣布還其中二百億、同全數二百五十億美元援助資金。 亦有銀行反映,白宮叫佢哋放寬借貸,但另一方面,監管機管就叫佢哋要審慎,同撥備多啲,佢哋根本無所適從。

無條件?

喺星期一債券最後限期前,阿聯酋政府突然出手拯救迪拜世界, 阿布扎比政府宣布,無條件透過向「迪拜穩定金融基金」、注資一百億美元,用嚟支持迪拜世界,相信資金足夠佢地到明年四月嘅資金需要。 成件事最好笑,係身迪拜酋長、阿聯酋總理嘅「阿勒馬克圖姆」發表的聲明。 他說向投資者、債權人同國民保證,迪拜將會永遠遵循市場原則同國際商業慣例,迪拜未來會繼續強大,係充滿活力嘅國際金融中心。 咁到得,到底係咩人種? /////////////// 有左阿布扎比喺最後關頭出手,問題係咪已經得到解決? 由信貸市場睇,就真係投下左信心一票,反映迪拜違約風險嘅違約交易掉期,由五百四十點急跌至唔夠四百點,而阿布扎比違約掉期亦都急跌。 不過最開心嘅唔係債權銀行。 早有對沖基金喺上星期、已經部署趁低吸納迪拜嘅債券同違約交易掉期,估計今次可以賺取數以億計美元利潤。 反而迪拜世界債權銀行仲要面對漫漫談判長路。 雖然有一百億美元注資,但迪拜世界債權銀行仍然面對、接受債務冷靜期安排,預計整個債務重組為期三至四年。 而事件亦確實仲有不明朗,高盛話,唔等於問題已經解決,因為未來兩年、迪拜仍然需要償還高達五百五十億美元債務。 由迪拜世界、以至旗下Nakheel的債券,面值仍然比11月25日出事前、低接近三成。 事實上,大拿拿一百億美元,邊有無條件咁好死? 有基金經理更認為,今次阿布扎比揀喺最後關頭先出手,係突顯左身兼阿布扎比酋長、阿聯酋總統哈拉發,同迪拜酋長、阿聯酋副總統「阿勒馬克圖娒」之間既沖突,相信阿布扎比會趁今次事件增加喺迪拜嘅影響力。 其中最有機會係阿布扎比由迪拜手上、取得阿聯酋航空同迪拜世界呢啲重要資產嘅控制權。 另外,迪拜嘗試走國際金融中心嘅路線,亦可能會受阻。 華爾街日報就引述消息話,阿布扎比對今次事件做成嘅影響係意料之外,由於當地制定左二十年發展計劃,需要到海外融資,包括今年就已經集資左八十億美元,因此今次必須要拯救迪拜,避免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大師之路

圖片
薩繆爾森早喺1970年,就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嘅美國人,也是設立此獎第二年就獲獎的經濟學家。 他的離世,與當年佛利民離去同樣令人震撼,原因兩人同是經濟學的真正泰斗。 由佢1948年撰寫嘅「經濟學」,過半世紀以嚟,一直係大學採用嘅經曲經濟學教科書。至今已經翻譯成四十種語言,賣出超過四百萬本。 小的不材,多年前要硬啃大師之作,當中不少內容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Samuelson十一年前講過,佢當日只係想運用淺白文字,令經濟學變得更有興趣,更易理解,但呢本教科書普及程度,就出呼佢意料。 這本書還將凱恩斯的著作首次引入到了大學的課程中。這本書現在已經是第19版,仍然深受歡迎。 薩繆爾森地位備用尊重,更係一位多產嘅經濟學家,佢善長運用數學套用研究,範圍由個人消費,國際貿易,投機行為,以至股市,同經濟嘅關係。 但論影響力最深遠,係「薩繆爾森」六十年代,重建日漸式微嘅凱恩斯理論,並成立新古典學派。 薩繆爾森一邊主張市場供求重要性,但同時強調,政府角色嘅積極有為,特別係經濟處於衰退期。 六十年代,佢係前總統甘迺迪顧問,當年正值美國經濟衰退,甘迺迪上台後大幅減稅方案,背後軍師正係薩繆爾森。 為左一心研究經濟,佢拒絕甘迺迪邀請,出任國家經濟顧問。 薩繆爾森可以話桃李滿門,現任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薩默斯係佢外甥。 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更承師於 薩繆爾森,佢形容,薩繆爾森將凱恩斯理論帶入美國近年貢獻至為關鍵,金融海嘯期間更發揮極大貢獻。 同是薩繆爾森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Barro評價Samuelson,說在普通經濟學家仍沉浸在計算或分析簡單經濟學問題時,優秀的經濟學家則提供人們分析事物的工具和思考的方法,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超越薩繆爾森。 其實要說全球可以安然渡過金融海嘯,薩繆爾森也是功不可沒,他曾在1970年的《紐約時報》上撰文指出,在傳統的放任經濟環境下,“繁榮總是曇花一現”,但對現代“復合經濟”來說,財政和貨幣政策將肯定可以防止周期性衰退,並確保更多就業崗位。 他的一個最著名學生、就是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伯南克對這位恩師當然贊不絕口,評價薩繆爾森是「一個道路開拓者、多產的經濟學理論家、所知的最偉大的經濟學教師之一。」 伯南克在他的聯儲局辦公室的書架上,就放著一本薩繆爾森簽名的《經濟學》。

蝸居

在消費價格經歷了近一年的下跌後,中國正在走出通縮,這也成了內地宏觀政策的拐點。 自2月份以來逐月下降後,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11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上漲了0.6%。盡管通貨膨脹率的回升幅度不大,但它不但反映了經濟的復蘇,也體現出資產價格急升可能帶來的後遺症。 從食品到房地產,眾多種類的商品價格都在上漲。資源價格的變化特別值得注意。當中又以土地成本和房產價格也在上升,周四公布的數據就顯示,十一月七十個大中城市樓價格上升超過半成,第三季度土地價格則上漲了4.7%。連北京市的二手樓價,亦進入百萬元人民幣一間的時代。 要留意國家統計局早已經提出,可能考慮在現有的價格指數上,加入樓價的因素,可以肯定的是、屆時物價只會有更大的升幅。 另外一個數據可能更少人留意,就是11月新增的房地產開發新開工面積增加了200%,這已經遠超過基數效應所能解釋的範疇。 中央電視台就連續第二日播出關注樓價的特輯。繼北京後,中央台批評上海的發展商囤積樓盤。 樓價不斷上升,一批上海買家捱更抵夜,排隊半個月,只為買得一個遠離市中心的住宅樓花,抽中選樓好比中頭獎。其中一對夫婦進入售樓處不須一分鐘時便落實購買一個二百萬元的單位自住,比買菜的時間還快,他們只是普通市民,儲了多年錢,今次是他們頭一次買樓。 「蝸居」成了真實版的寫照。買不起樓,是因為發展商放慢推盤,一個樓盤一年內分六次推售,售價愈跳愈高,和年頭比較,售價上升近八成,亦有發展商收了買家訂金而遲遲不肯開盤。 為遏抑樓市炒風,中央收緊樓市的優惠政策,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由兩年回復到五年。要住滿五年轉讓物業,才可以不用交稅。但分析指,措施只會遏止到一手樓價,但預計二手樓價仍會上升。 客觀的因素是,盡管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了5年,但房地產總體稅率仍然較低,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沒有物業稅和資本利得稅,租金收入只征收5%的營業稅(而工資收入最高可被征收45%的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率也達25%)。這樣的稅收機制只會鼓勵更多居民和中小企業將資金投入房地產。 雖然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內需要以全面推進城鎮化為依托,但不少地方政府的解讀是要建設大量城鎮住房,從而積極地推動商品房地產建設(主要是高層住宅)來取代原有的農村和郊區住房。 中央電視台在星期三晚宣布設立網上調查,收集全國居民對樓價的意見,不足一日已經有三十八萬名網民參與。分析員認為中

絕望真相2之財經篇

龍源上市前突發聲明,指部分項目不獲聯合國註冊做「清潔發展機制」項目。 龍源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理事會, 決定對十項位於中國境內的項目,不予註冊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其中有五個屬龍源風電項目。公司說如項目無法被註冊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將導致無法取得核證減排量的銷售收入。 那甚麼是清潔發展機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 這正是這篇財經篇想探討問題。 ///////////////////////////////////// 在貨幣戰爭終章,作者趙鴻兵提出了未來世界兩種最重要的貨幣單位: 黃金及碳排放權。 為什麼碳排放權對中國如此重要? 瑞信就估計,如果中國沒有了這些排放額度,中國的風力發電場,盈利至少要減少四成。 (抽中龍源的你,有留意這些排放額度嗎?) 中國某程度要多謝97年的京都協議書: 由於協議書同意讓發展中國家透過清潔發展機制CDM可以額外獲得排放權,結果是有多達59%排放額度是流入了中國。 在京都協議書中,成立的一個市場機制,就是CDM:主要内容是指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方式,通過项目所實現的“經核證的减排量”,用於議定書下關於减少本國温室氣體排放的承诺。 CDM被視為一項“雙赢”機制:一方面,發展中國家通過合作可以獲得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國內實現减排所需的高昂費用。 不過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大部分碳排放權最終是全數流入中國。 華爾街日報引述IHS集團旗下CERA的研究顯示去年年底,中國在風力發電設備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之67,相反由GE、Vestas Wind Systems同Gamesa等外國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的總分額,已經由04年的75%减至20%。 因此不難想像,在大量的資金投入下,中國目前要提出2020年前減排四成目標,實際上並不難達到。 更重要是,一旦哥本哈根可以達成更新協議,所謂清潔發展機制(CDM)所產生的碳排放額度將可以繼續對中國带来資金流入,獲得所需的資金建成全球第四大風力發電能力,以及從外國公司手中奪回國内風力發電市場的控制權。 相反,如果哥本哈根氣候化峰會無法提出一项综合性的有關利用绿色能源的協議,可能會對中國的新能源包括太陽能和碳排放的融资構成巨大不明朗。 歐盟的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初,中國有636個CDM能源项目,其中315個為水電项目,134個為風

絕望真相1

2009年是人類有紀錄以來第五個最溫暖的年分。 實情是有紀錄的十個最高溫度的年分,有九個都是在二千年以後出現。 有氣象學家估計,未來十年有過半年分的氣溫,會繼續創歷史最高溫度。 //////////////////// 沒有誇大,未來的十四天,會是人類存亡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時候。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於丹麥哥本哈根開幕,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呼籲與會代表不要只是來討論,要把政治意願轉化為實際行動。 峰會會否成功,關鍵是看各國減排多少,目標控制全球氣溫上升不多於攝氏兩度。三大陣營減排數字,歐盟承諾以九零年做基準,到二零二零年減排兩至三成;美國願意減排17%,但是以零五年做基準,較九零年只是減4%;中國減排則以每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建議GDP每增1%要減排40%。 這樣推算,到二零二零年,全球每年會排放490億公噸溫室氣體,距離目標仍然多五十億公噸。但有分析指,各國的減排 目標其實已經貼近要求,希望大家再多行一步,特別是美國。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一直要求美國等發達國家於減排方面,承擔更大責任,以及資助發展中國家落實減排,這兩點,正正是 未來要解決的分歧。 今次會議提出把氣溫上升控制在不超過攝氏兩度,是拯救地球的關鍵。 到底少少的兩度,會對環境有多大傷害呢? 聯合國的專家綜合研究,指全球平均氣溫再上升攝氏兩度,部分人口可能面臨饑荒,單是中國,稻米可能失收超過一成,整個亞洲來計算,會減少近百分之四,小麥、栗米亦會減產。 除了影響糧食供應,居住亦成問題。每增加兩度,海水有機會上升最少三十厘米,好像孟加拉低窪地帶,就會有半成居民失去家園。不但人類失去家園,南極皇帝企鵝將會失去一半棲息地。 只是升兩度,都會弄得如此嚴重,那麼人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氣候變暖這麼大件事? 在四十年前,美國就發起「地球日」活動,喚起人類保護環境。當年的全球廢氣排放量,大約一百四十億噸。一九七二年,全球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國際會議在瑞典召開,日本數名化學品污染受害者,專程去作證。 但最清楚的證據,莫過於一九八五年,科學家發現南極臭氧層穿了一個洞,這年全球排放了186億噸廢氣。 到1997年,《京都議訂書》通過,是首次就減排定下具體目標,但最大排放國美國更換總統後,更提出退出協議書(對,你估中,又係小布殊呢個千古罪人)。跟著十年,全球廢氣排放量,不減反增。到二零零七年更達到二百八十九億噸,足足增加超過四分之一。

俄鋁

我們很關注今次港交所如何處理俄鋁上市事件,對今後香港上市金融中心有舉足輕重影響。 尤幸,我們的上市委員會未有因亞洲果業事件,而放軟了手腳或怠慢了工作進度,再次阻撓了俄鋁第二次闖關。 上市委員會這個決定一點也不容易下: 作為全球最大鋁生產商,市場佔有率超過一成,比Rio Tinto, 美鋁中鋁規模都要大,上市委員會可以一連兩次否決俄鋁上市申請,稍有差池很容易孭上有損香港金融中心罪名。 不要忘記,我們的特首及財爺都有要求交易所進一步邁向國際化,看看俄鋁的兩個非執董名單:商品交易所主席張震遠及前律政司司長梁愛思,就知港府如何熱切希望俄鋁能夠邁出成功一步。 作為俄羅斯前首富Deripaska,他的個人財產估計曾達到280億美元,一度是全球排名第9的最有錢人,要對這樣的一個人say NO!,談何容易? 實際上俄鋁集資額也並非很大,只是20億美元,對於完成債務重組的俄鋁來說,只是狗牛一毛,那上市委員會為何不輕易放人? 英國金融時報對俄鋁170億美元債務重組一直有跟進,其中一項令人不解的是俄羅斯國營銀行VEB,在上市前向俄鋁延長了一筆45億美元貸款年期一年,巧合的是,VEB將會認購俄鋁上市約百分之三股權。那筆一年期後到期的貸款將如何處理? 上市文件沒有提及。 至於. Deripaska的角色亦令人不容易搞清,特別是他現在與另一股東正在倫敦法院正就俄鋁一批13%股權展開了法律訴訟。 還有,不要忘記俄鋁其中一個股東,正是近日鼎鼎大名的「迪拜世界」! 正如有上市委員會委員指出,俄鋁闖關不成絕非是委員會存心對著幹,如果俄鋁的保薦人(瑞信及法巴)可以做足功夫,俄鋁的上市難度絕不會比一間內地民企高。 當然,不可不提是高盛在最後關頭退出了上市保薦人隊伍...... Deripaska對今次上市受阻未有太大回應,只是說由於債務重組了,因此上市的迫切性大大減輕。又說以8厘息計,其實VEB也不是在做蝕本生意。 我都係覺得,有時上得到、都未必好。俄鋁上市事件,很值得我們繼續跟進。

不再迷失

當今天我們談量化寬鬆,少不免都會講到要避免日本「迷失十年」的慘痛經歷。 不過日本都有望打破這個厄運。 在十二月第一日,當所有市場焦點都放喺中東局勢時候,冷不防日本央行突然開左一個緊急會議。 呢個會議完全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因為勢估唔到,日本央行突然落咁大決心,推出十萬億日圓、為期三個月定息操作,目的就係要對抗通縮。 這個緊急會議背後嘅靈魂人物、是上任不足三個月的日本現任總理「鳩山由紀夫」。 其實數番06年嚟,三年間日本經歷左四個總理,安倍晉三、日本李嘉誠「福田康夫」、仲有麻生太郎,到今年九月,先由鳩山帶領民主黨擊敗自民黨。 不過鳩山今次對日本央行施加咁大壓力,唔同止令佢同現任行長白川方明之間嘅關係進一步拉緊,亦令市場關注日本央行獨立性係咪同到威脅! 有呢個估計一啲都唔奇,好似金融特任大臣「龜井靜香」,就話對央行嘅行動非常失望,仲話日本央行剩係識得「瞓」, 頭腦唔夠清醒。(呢句擺明係偷青姐「金句」!) 經濟學人話,鳩山同前任唔同,係至少表現出願意承擔。 雖然市場不滿十萬億日圓嘅定息操作,認為規模太細,只係佔GDP 百分之二,不過佢地認為至少政府針對過去不足,最少都係走「啱」左第一步! 今年四月以嚟日本再次陷入通縮,政府已經一直比壓力央行,認為之前實施嘅量化政策作用有限,加上近期日圓持續強勢、需要擴大量化寬鬆政策。 而鳩山副手、現任副總理「菅直人」,各位不要少看此君,他更被認為係有力統領政府,去打呢場「抗通縮戰」。 鳩山亦已經承諾,會提出追加預算方案,主要係針對中、小企同提供就業援助。 市場對鳩山上任前、其實一直有啲擔心,特別係驚佢會推出一啲措施會針對商界,不過隨著佢呢個星期嘅表現,可以話挽回唔少信心。 而市場更用「腳」投票,日股更重上一萬點,係五星期高位。 所以話,其實要瞓醒唔止央行,日本政府都喺時候醒醒,否則到出年七月又係大選,相信大家都唔想未夠一年、再換多個總理。

萬一人的派對

一如我所預期,Non farm payroll數據靚到不得了。 新增職位減少只是減少了一萬一千人,遠比市場估計十二萬少得多。 要記著,新增職位每月波幅極之大,例如十月由原來下跌十九萬人修訂為十一萬,差異可說是十分巨大。 有理由相信,統計部門為了減輕震盪,是有意令新增職位的波幅刻意減低,因此十一月的數據是有意做差一些。 經濟衰退開始以嚟,美國流失了740萬個職位。 到一年後的今天,減少職位只是萬多人,加埋美銀都有本來事還錢,伯南克仲有藉口唔退市? 還記得伯南克上次開出的「退市」三個條件嗎? 失業率回落就是首要條件。 為什麼可以咁大膽估計就業數據會改善?其實都是由一連串臨時工改善而得來,即使十月失業率升至10.2%,當月的臨時工仍然有所增加。 如此觀之,十一月臨時工增加數目達到52000人,是5年來最大加幅,亦是連續四個月上升,說明企業要招聘員工已經相當迫切,即使萬分不願意、但預料很快都會變成被迫增加長工。 同樣道理,唔想加人就唯有叫現有員工加班趕工,所以每周工時增加至33.2小時,是六年半以來最大升幅。 不過大家真的不宜太早高興,因為失業率改善,其實方是「退市派對」開始。 由期貨價格亦映,市場己打賭出年第三季有機會加息。 早一日,歐洲央行一如預期撤走部分非常規流動安排,而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亦都講到,唔排除會用加息手段去控制資產泡沬。 說到伯南克,有留意他上國會時受靶的樣子嗎? 話佢監管失職嘅佔多,更有議員話,會用盡一切程序,阻止佢連任。 伯南克承認,佢當初低估左次按危機,的確有犯錯,但佢話金融危機解決,經濟開始改善,聯儲局亦有功勞。 即是功大於過? 美國傳媒話,今次聯儲局主席連任嘅爭議性,係僅次26年前,沃爾克大幅加息後尋求連任以嚟最大。 實際上伯南克的新角色已經由直昇機走下,變成一個Bubble Fighter,各位,千萬不要再次看輕這個人呀!

平反Baby

東亞就發行五億美元、混合一級資本債舉行股東特別大會,有小股東批評,八厘半嘅票據息率過高,問點解唔以供股方式,提升資本。 李國寶股東會被質,一怒之下,爆出「唔鐘意,就沽東亞」,聽落完全係莫視小股東權益,唔願意聽相反意見! 但深層拆局,我地認為值得還李國寶一個公道!! 寶哥哥中文差,表達能力弱,詞不達意之外,有留意股東會上佢表現,其實Baby都盡力解釋股東疑難! 股東發難重點,係唔供股,反而發債券俾八厘息,完全唔值。 問題就喺度。東亞供股,李家股權分散,加上有國浩隨時搞事,無論供股定批股,技術上唔可行,寶哥無講大話! 至於今次全亞洲首創嘅Hybrid note,混合式票據,表面好高息,但問題係年期長之餘,票據條款對派息有好大限制,即係持有人,承受好大無息派風險。 有留意今日挑戰李國寶嘅股東,離離去去得一人,而且熟口熟面,似乎應該更加客觀判斷! 東亞集資獲通過,佢同郭令燦亦化敵為「友」! 近日無論國浩,定東亞,都相稱對方係朋友!敵意收購,似乎暫時平息! 似乎,西環介入後,馬拉決定暫時將東亞列社被動性策略投資,好好部署,再決定下一步! 但國浩錢多,馬拉資金要繼續搵獵物,結果.... 結果傳到,話國浩近日市場大手掃民生??!! 信不信由你。

退市派對

無錢又驚,錢太多、一樣要驚! 香港,就係呢個格局,過去一年間,總共五千幾億熱錢不停湧入香港,前所未見。 迫駛金管局無得揀、要不停注資。 熱錢多到流動性泛濫,就會激發資產泡沫,加上聯匯,限制香港被迫維持低息環境,香港經濟一大隱憂,就係樓市、股市,一旦升勢過急,超乎實體經濟現實、咁就「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都罕有作出警示,建議本港採取收緊措施、以免資產價格波動,損害經濟。 導致信貸增長同資產價格急升,一旦宏觀經濟過分波動,最終損害經濟。 基金組織歡迎,政府推出應對措施,好似係提醒銀行按揭貸款唔好過分進取,防範左資產泡沬風險。 不過為左減低資產價格周期造成嘅風險,當局未來係有需要推出抗周期性嘅監管措施,包括降低針對豪宅或者係投資性質嘅物業按揭成數,而針對呢啲投資性質嘅「按揭保險」審批,亦應該進一步收緊。 同時,可以要求銀行進一步收緊、目前五至六成嘅供款佔入息比率。 而面對樓價特別係豪宅價格急升,佢地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 對於近期銀行體系結餘大幅增加嘅異常情況、基金組織相信最終都會逆轉,引致資金流出。 政府應加強同外界溝通,以避免市場不尋常波動,造成不利影響。 基金組織估計,出年本港經濟增長係百分之五,但指復蘇嘅基礎仍然好脆弱。而鑑於全球經濟面對風險,基金組織認為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應繼續維持積極財政政策。 話就話驚資產泡沬,不過似乎「官有官驚」,「民有民炒」。 睇幾個數字: MSCI環球指數創左十四個月新高。 金價突破1220美元,又係新高。 連銅、像膠期貨都炒到十四個月高位。 我地又逆向思維,同大家潑下冷水。 講潑冷水,除左有IMF外,美國財長蓋特納已經話,會開始同總統奧巴馬商討,點樣喺唔影響市場嘅前題下、結束救市基金。伯南克亦開始做公關工夫,話會對退市時間保持警惕。 仲有一間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呢位勇於對抗通脹嘅A級行長,雖然維持利率不變,不過已經提出目前市場資金多於實際所需,因此明年要結束Flagship emergency financing operations,即係開展退市前奏。 都係個句,大家炒還炒,但千祈唔好做最後一個「退市」!

放債人

雖然迪拜世界主要債權人已組團,不過團結唔一定就有力量,筆錢最終拎唔拎得番,唔關乎有無牙力同耐力,只睇本伊斯蘭法律。 弊在,佢地無破產法! 所以律師話,基本上抵押資產係「Untouchable」,即係大家咪洗旨意掂。 咁講法,八十間債權銀行,有律師話就算再做更多嘢,最終都只係嘥時間! 要重組二百六十億美元債務,不過官方到而家都未交代到重組細節內容。 債權銀行星期三已開始制定債務重組談判計劃,消息話債權銀行會委任畢馬威擔任顧問。 不過重組談判一開始就有好多唔明朗,主要係喺伊斯蘭市場、從來未發生咁大規模嘅債務重組個案,加上又涉及主權基金,債權銀行係完全處於被動位置。 華爾街日報形容,債權銀行就好似喺一間黑房入面,伸手不見五指,完全唔知道點樣開始重組債務。 更關鍵係、因為伊斯蘭教義,迪拜嘅法制,根本就無破產法,債權人甚至唔知,可唔可以沒收抵押左嘅資產。 雖然發債文件寫明,債權人可以向英國法院要求追討違約,不過幣在要到中東執行,到時邊個夠膽去收數? 因為在伊斯蘭法律,放貸係死罪,依例甚至要斬首!!! 更複雜係,有兩間曾經睇過迪拜世界伊斯蘭債券文件嘅律師行話,迪拜世界要推遲還款期,必須要得到全體債權人同意先至有效,將令談判更加困難。 野村債券分析員相信,債權銀行喺法律上處於劣勢,「削頭」Headcut五成以上都走不掉! 咁最擔心一定係英國,目前已知係英國銀行業係當中最大受害人,金融時報話,英國喺迪拜世界貸款額係高達五十億美元,其中滙豐同渣打貸款額都係十億美元。 不過債權銀行都唔怕無人陪,阿聯酋都係肯定事件輸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明,會下調阿聯酋出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十月估計嘅百分之三,可能降低到百分之一。

溫州幫

迪拜債務危機,似遠還近,對大家影響有幾埋身? 可能內地樓市,都會受牽連。 話說傳說中的老手、一直稱為戰無不勝嘅溫州炒樓團,終於輸左喺迪拜嘅神話破滅上。 呢段消息連外電都有所提及,形容呢批一向無所恐懼嘅炒樓團,終於都要輸番一鋪。 溫州炒樓團開始喺迪拜「搵食」,要數返到零五年,由於係免稅天堂,買樓又只係要比一成首期。 呢種低投入、高槓杆嘅炒樓方式,令溫州團多年嚟投入左五、六十億元人民幣喺當地, 由於投入嘅資金少,樓價幾個月內升一成,回報已經可以翻左一翻,於是愈嚟愈多人炒樓,保守估計嚟自溫州就有五、六千人,樓價幾年間升左三、四倍。 不過隨著神話破滅,今年嚟迪拜樓價跌幅近五成,迪拜溫州商會估計,溫州炒樓團就蝕左十至二十億元。 溫州團形容,迪拜令佢地上左一場「血淋淋」教訓。 不過既然比左學費,就唔想再重蹈覆轍。有溫州嘅投資客話,佢地擔心迪拜嘅樓市神話破滅,會同樣出現喺中國身上,因此開始部署散貨。 上海地產界人士話,近日見到溫州團開始大規模撤出樓市,保守估計嚟自溫州投資者嘅放盤單位,就佔左整體放盤量嘅三分之一。 有投資者話,本來諗著只係試下調高樓價一成半放盤,點知都即時獲得承接,原來買家都係嚟自外地嘅投資客,因此樓價一直是有升無跌。 連炒慣樓嘅溫州人都話,見到呢個情況,佢地自己都擔心泡沬隨時爆破。 鄧普頓主席麥樸思亦警告,中國有可能重覆迪拜危機。 原因都係一個,由於過分槓杆同借貸。 今日迪拜,明日中國?

扯猫尾

今次迪拜事件,再次證實,係危、原來都係機。 完全就係睇你識唔識得把握,迪拜危機緩和,資金由美元流向商品同股市,金價突破過1210美元水平。 先睇形勢,沙特王子、中東股神「阿勒瓦利德」話,今次危機唔會動搖中東經濟基礎,而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就堅信中東最終係會拯救迪拜,佢仲認為新興市場嘅反彈會令所有人意外,叫人考慮趁低吸納區內房地產股。 最有趣係王子今次好似同人「扯猫尾」,佢話借左錢比迪拜世界嘅銀行,唔可以話自己係受害者。 原因係迪拜世界債權銀行,都係一啲國際性大銀行,佢地喺向迪拜世界借錢時,應該好清楚自己面對風險,特別係點樣界定咩係企業貸款、咩係主權貸款。 簡單講,就係責任不在政府。Haha..... 反而心中一直有疑問,金價由一千、千一、到而家突破過1200美元,點解升極都升唔完? 又唔見油價可以升到? 有基金經理話,年尾又要交數,唔想冒高風險,又唔想落後,唔買金,仲有咩好買? 反而留意睇好金市、最近除左有沽神約翰保爾森,仲有索羅斯同麥樸思。 麥樸思話金價未升完,現水平仲會再升,連帶其他商品價格亦係一樣。 花旗商品分析員更誇張咁形容,金價升勢,好似「世界末日」一樣。 截至上星期三嘅一星期,再有超過十億美金流入商品基金。年初開始,流入金額超過146億美金 資金追貨推高金價,由舊年底800幾美金升至現水平,近4成升幅,係七九年黎升得最多。 投資銀行以至私募基金,都大幅增加黃金投資比重。 不過要留意中國舉動,最新人行副行長胡曉煉表示,金價已經係歷史高位,佢地係咪增持黃金,一定要考慮長遠效益,好果係睇到有資產泡沫,就要警惕! 我又覺得,如果你真係要買金,都唔會公開話比人聽你買啦??!!邊有咁傻? 反而諗起之前同羅傑斯駡戰嘅魯賓尼,當時佢話頂晒籠,金價只會升至1200美元。 唔知佢而家會唔會認錯?

三叉口

亞太三大央行,行緊三個唔同方向。 內地政策不變,澳洲收緊,一如預期加息。 反而日本最「有為」,0.1%利率,仲夠膽進一步放鬆量化寬鬆。 日本央行結束特別會議,雖然利率不變‧但就宣布引入更多措施,抗通縮,變相擴大量化寬鬆政策, 會後央行宣布推出總值十萬億日圓固定匯率操作機制,透過引入三個月期,定息零點一厘利率,刺激經濟。 行長白川方明話,之前實施嘅量化政策對刺激經濟作用有限,認為近期日圓持續強勢、加上中東債務危機,宜家係適當時候擴大量化寬鬆政策。 至於市場之前揣測央行會有對策針對日圓升值問題,央行會後聲明並無提及,只係話匯市波動、不利經濟。 雖然同處亞太,經濟狀況明顯唔同澳洲央行連續三個月加息。 咁嘅情況係歷嚟首次,證明當地最擔心嘅,係通脹多於經濟。 澳洲儲備銀行一如預期,加息四分一厘,利率加到三點七五厘,係連續第三個月加息。 儲備銀行嘅聲明話,全球經濟恢復穩定增長,所以會逐步減少刺激措施。 日本進。澳洲退。至於中央,既不退,亦不進。 制定財金政策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定喺下星期一至三,一連三日召開。 實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為明年經濟定調。高盛話,適度寬鬆政策唔會有變,但當局點樣提高政策靈活性,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 呢啲問題當然要請教下KC,佢話資產價格急升問題,不能忽視,原因係內地既不收緊、要炒既就繼續炒,愈炒愈升就愈不敢收緊,結果就係下一個「迪拜」! 當中急中之急,係今年頭八個月,八萬幾億貸款中,有五萬億借俾地方政府,金額超過佢地一年財政收入。 呢啲貸款,即係所謂「三角債」問題,由於以投資項目收益做擔保,風險較大,亦可能影響銀行壞帳。 財政部近日,已緊急叫停地方政府違規集資。 內地傳媒亦指,相比調整經濟結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更需要盡快解決,否則都時搞到迪拜翻版,顏面事少,老百姓水深火熱先至事關重要。

迪拜「做世界」

市場反應好多時似鐘擺,睇淡時候會極淡,到好轉時候又會升過籠,不過要講到迪拜債務危機解決,似乎真係言之過早。 雖然阿聯酋央行決定向銀行體系、提供額外流動資金,不過迪拜政府首次表明,唔會擔保「迪拜世界」債務。 迪拜話,「迪拜世界」唔係政府一部分,外界唔應該將政府同迪拜世界之間混淆,債權銀行要為自己因定負責,因此迪拜政府唔會擔保云云。 官員話,外界唔需要擔心,因為債務重組短期會令債權人受影響,但長遠會受惠,市場亦唔需要反應過敏。 哇,這番說話無異與一個死爛仔說:「錢就無,命就有一條,要唔要?!!」 長假期後復市嘅迪拜同阿布扎比,其中迪拜股市收市跌超過百分之7,係一年嚟以嚟最大跌幅,至於阿布扎比股市更錄得歷嚟最大跌市,跌幅超過百分之8. 不止債權人,連迪拜金融中心主席艾爾敦都話,延期還債決定,令佢震驚。 佢話一直有留意迪拜情況,當地經濟改善,市面氣氛好轉,完全無諗到迪拜會延期還債。 艾爾敦形容,除左迪拜少數高層,包括佢在內,都唔知發生咩事。 佢批評,迪拜公關做得差,亦無交代係咪繼續償還利息,不過深信迪拜發展唔會就此「完結」。 迪拜曾經雄心萬丈,打造為全球金融中心,前任迪拜金融管理局主席、英國金融專家「戴維森」就預言迪拜接受拯救後,意味央行會介入、迪拜亦會失去喺國際金融市場嘅競爭力 今次違約事件已經由信貸事件、變成一宗政治事件,特別係迪拜同阿布扎比兩個「兄弟酋長國」關係。 更家係令事件複雜係、原來阿布扎比兩個月前宣布、會喺二零一四年,喺當地一個離島建立新嘅金融中心,仲會將證券交易所搬去當地。 如果由呢方面考慮,整個Picture 就清晰好多,根本就是兩地互相競爭,終究殃及池魚。 這亦都解釋左點解阿布扎比遲遲都未出手! 英國報章引道,負責迪拜世界債務問題嘅德勤,最快星期中,先盤算到初步債務數字,報道指,阿布扎比會趁今次機會,從迪拜奪取阿聯酋航空股權。而迪拜可能會被逼出售包括匯豐同渣打在內十七項資產 。 紐約大學教授魯賓尼話,今次迪拜違約事件,對美國政府係一個好嘅教訓,佢認為政府唔可以無止境增加負債,因為資金成本會不斷上升,最終令政府同納稅人都無法負擔。 而Pimco董事總經理、When Market Collide「艾爾阿里安」就話,今次迪拜只係一連串國家負債違約事件嘅開始,提醒市場危機遠未過去。 其實今天大家都同意由迪拜引發金融危機機會不大,不過令人擔心的是,明年一旦各國政府

衰仔「果園」

亞洲果業股價唔尋常個案,已經轉交證監會處理。 值得留意係,無論港交所好,證監會好,由唔評論個別個案,轉為高調。證監會今日亦擺明,話亞洲果業招股文件披露有問題! 到底盜高一呎,還是衰仔樂園最終落網,還看下回分解? 不過好彩香港有神探DAVID WEBB,用幾日時間,翻查果業零五年英國AIM市場招股文件,同香港招股書,發現兩者部分內容有出入。 Webb仲話,公司由頭到尾無交代當日同TROPICANA終止經營果園協議原因,而佢地同超大郭浩關連交易,亦係唔清唔楚! 但關鍵嘅股分一拆十問題,神探話原來公司招股書中,秘秘密密有三次交代過! 包括第一百三十四頁,公司股本一欄中,列出過去每月英國平均股分,零零舍舍,十一月分少左一大截,公司附著一項就首度提及股分一拆十。 幾百頁上市文件中,核數師意見部分內容嘅附錄一,同附錄四亦有提及拆細問題。 幾百頁招股書內,三個唔當眼地方提及股分拆細,係無心,定有意,大家心中有數! DAVID WEBB話果業上市當日,佢上晝十一點四十八分致電郵投訴,九分鐘後停牌。 而數日以嚟,佢收到多宗股民投訴,建議佢地直接搵港交所,同證監會。 事件中有人「搏大霧」,明顯不過。 而招股文件中,隱藏性披露,港交所、證監會都有責。 但問題係點解果業開市前,無打出拆細後指導價,公司引用六月底數字,同上市前、有咁大出入,中間出左咩事? 好明顯,似乎有人睇漏眼。更不幸係,上市規則法定地位空談多年,否則衰仔樂園肯定無法過骨!

兄弟國

被形容為日不落王國,一夜變天。 源起實在不得不提,呢位迪拜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 要用好大喜功嚟形容佢。其實迪拜同其他阿聯酋國最唔同,就係石油只係佔GDP 6%。 石油收入少,穆罕默德就以債務,嚟支付佢野心勃勃嘅基建項目,標普計過數,估計借貸超過五百億美金。 穆罕默德瘋狂想法,建造瘋狂嘅摩天巨樓,有人形容迪拜滿城都是外星建築。 海底建酒店,沙灘建海灘仲要裝空調,想做世界最高建築。 迪拜塔,雖然未完事,但就要挑戰世界最快電梯,速度每秒17點5米,行上去,肯定腳仔軟。 仲有帆船酒店,沙漠中嘅神奇城市,不斷用獨特設計,吸引世人目光。 穆罕默德講過,夢想無極限,只要持續向前行。 今次有海外傳媒形容係政治事件,唔係無道理。 上星期佢領導下嘅迪拜投資公司,就將杜拜世界主席,最大國營房地產公司主席,迪拜控股主席,通通喺董事會中除名,仲將迪拜國際金融中心嘅負責人開除。 華爾街日報話,查詢過辭退理由,發言人回覆係no comment! 宮廷革命、長假期、連串事件,真係巧合? 今次迪拜,向外拋出延長還債期限,就接著放假。 仲有杜拜世界最大債權人係阿布札比政府,呢個靠山咁雄厚,其實無乜可能無足夠資金履行債務。 相信阿布札比政府事前都不知情,仲有另一講法就係迪拜今次咁做,係意圖延遲償還供應商同承包商嘅債務,因為呢個係波斯灣地區慣常做法,而唔係針對債券持有人嘅債務,可惜其差一著,誤判形勢,攪到一團糟。 奢華轉為窘困,事件有無摧毁市場對迪拜嘅信心,外資又會點睇? 心底大家會疑問,到底係違約事件,政治事件,還係商業決定呢? 金融圈話,事件似係有組織嘅商業部署,目的可能係爭取更好條款。 有大型基金話,由於阿布扎比銀行係迪拜最大債權銀行,阿布扎比一定會出手。 佢地反而覺得,呢件事既然是政治事件,係BOTTOM FISHING機會。 可以肯定係,部分中東資金會獲利,唔排除提早離場。 不過要留神,火頭雖在中東,但影響其實係有。除左迪拜外,希臘以至俄羅斯,同東歐唔少國家違約掉期都上升。 債券交易員話,迪拜先例一出,最大問題係驚東歐,同一些二,三線債台高築國家,有樣學樣。所以整個銀行業信貸風險都提升左。

分水嶺

到底迪拜世界是否黑天鵝事件? 先讓大家想一想。 ///////////////////// 由迪拜投資公司「迪邦世界」引發嘅破產危機,我們昨日早上已經聞到「火羅」味,即時作了較大篇幅報道,結果到今天再次震散全球金融市場,環球資產出現恐慌拋售。 今次調整算係過去一年嚟,較為「似樣」一次,港股最多跌過千二點,收市都要跌1075點。 資金避險,黃金同石油、呢類高風險商品期貨亦都重挫,油價單日曾經急跌5美金,現貨金跌穿過1150蚊美金。 市場將資金投入最安全資產。美元同債市齊升,美元指數單日急升過百分之一。 其實迪拜世界並唔係資不抵債,點解今次會引起金融市場咁大震盪? 可以話最唔好彩、但亦有陰謀家如孫柏文就認為是一個陽謀。 啱啱遇著伊斯蘭幾日假期,迪拜原本諗住俾市場更多時間消化,點知金融市場最怕就係「唔明朗」,市場就以「腳」去表達不滿,所以係唔係都沽左貨先! 迪拜世界債務重組事件,引起金融市場動盪,迪拜最高課稅委員會主席、迪拜酋長「馬克拖姆」發表聲明,話理解市場同債權人嘅憂慮,但係政府有必要介入,採取決定性行動。 雖然官方努力解晝,但並無解除市場憂慮,反映迪拜國家破產機會嘅「違約交易掉期」,三日合共升左四百四十點子,亦令迪拜成為全球第五個、最大機會破產嘅國家。 截至舊年底,迪拜世界雖然有近六百億美元債務,但總資產就高達一千億美元,無人諗過佢會「爆煲」。 金融時報話,事件之所以有咁大震盪,迪拜世界一方面完全無透明度,咁啱又遇著當地連放四日伊斯蘭假期,投資者喺完全無訊息下,感到相當不滿,只有全面沽貨離場。 更令人氣忿的是,星期四原定開嘅債權人電話會議,居然因為太多銀行打入被逼取消。(這種藉口都想得出....好嘢,沒有說話好講。) 前匯豐大班,而家出任迪拜金融中心管理局主席嘅艾爾敦就都對我地話,相信迪拜唔會違約,佢理據阿布扎比會繼續提供支持。 佢估計當地假期後,會向外界平息市場疑慮。 事實係今次迪拜「兵行險著」,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話,佢地如意算盤係押後下個月到期嘅三十五億美元貸款,可以迫使銀行一次過重組、未來十八個月到期嘅二百億美元債務。如果銀行拒絕談判,迪拜世界唔排除會申請破產。 事件另一個關鍵,係迪拜同鄰國阿布扎比嘅關係。 過去產油量豐富嘅阿布扎比,一直支持迪拜發展,今年初亦買入迪拜發行五十億美元嘅債券。 瑞銀話,阿布扎布唔會對事件助視不理,相信佢地會擔當最後貸款人角色。 不

棕櫚島驚魂

兩日前我地估緊新一輪危機觸發點會嚟自邊度,估唔到係來自油多、錢多嘅中東國家! 迪拜政府旗下「迪拜世界」,突然通知七十個債權人要押後還款,穆迪同標普都估計,好可能會變成破產收場! 迪拜世界由最幾年前「南征北討」,屬下「迪拜港」更取得「P&O」股權,點知因為當地樓價大跌四成七,加上油價由高位回落,但不少投資是在油價140美元以上投入,在沒有新的「油資」下,而家變成要以短債償還,結果幾乎拖誇成個國家! 外界以零一年阿根廷債務危機以嚟,最大主權國破產嚟形容事件!有外資銀行以震驚形容事件,連我地熟悉嘅匯豐控股亦受到牽連! 離債務到期日只有兩個星期,迪拜財政部突然要求旗下投資公司「迪拜世界」嘅債權人,容許一筆總值三十五億美元、喺下個月十四號到期嘅債務,延期還款半年。 聲明震驚整個銀行界,原因係市場之前一直揣測,政府出手會向迪拜世界注資、以免出現債務危機。 迪拜世界喺金融海嘯前大量投資喺銀行、地產同運輸航運,令佢地負債增加至近六百億美元。 而主要債權人,有唔少歐資、特別係英國四大銀行,包括滙豐控股、巴克萊、萊斯同蘇格蘭皇家銀行。政府已經委任德勤協助重組。 華爾街日報話,大銀行喺經歷舊年金融海嘯後,由於政府出手,已經將雷曼兄弟破產嘅教訓拋諸腦後。今次迪拜政府可以提醒銀行、咩叫做「道德風險」。 一向反應慢過人的標級機構,今次算快手,即時降低迪拜世界旗下多間公司評級,認為佢地有好大破產風險。 而迪拜嘅「違約交易掉期」,亦升至歷來最高水平,令迪拜成為全球第六個、最大機會破產嘅國家。 面對中東債務危機,英國銀行公會,去信即將到中東訪問嘅貿易投資及商務大臣戴維思,要求代銀行界出面,追收壞帳。 而受到迪拜世界延期還款影響,多個中東國家「違約交易掉期」急升,而區內融資市場亦幾乎全面凍結。 其中沙特政府下嘅「海灣國際銀行」,一批原定今日定價嘅五年期、五億美元債券,更出現罕有無法定價情況,發行人要押後發債計劃。 包銷商話,今次迪拜世界係嚴重事故,因此係需要採取審慎做法。 不過有當地銀行家話,其實近日經濟已經有明顯好轉,好似喺繁忙時間,唔止無的士,喺市中心搵個車位都無,因此質疑到底係政府無錢還,定係有心唔還! 我亦不大相信,其他阿聯酋國家會對今次事件會坐視不理,相信目前只是一個談判過程,只是中間可能有不少波折。

恐慌性買貨

股市其實都無咩因素好分析,成個Trading Room只係睇住一個美元指數,已經可以喺股市、商品市場、匯市同債市做嘢。 匯市出現罕有波動,原因是聯儲局突然調高左出年經濟增長預測,同時仲要整句美元將「有秩序」下跌。 「有秩序」下跌,白痴都知即係會持續向下調整,既然伯南克講得咁白,美元指數當然要跌。 單日急跌近百分之1,跌至08年8月最低。 匯市即時一片混亂,澳元同日圓就急升左百分之一,歐元升上15個月高位,瑞郎更升穿一算水平! 最恐怖是美元兌日圓,幾乎迫近14年低位。 其實簡單理解就係無人想揸美金,好似俄羅斯央行就考慮外匯儲備組合增持加元,而印度央行就話有意向IMF增持黃金。 受消息刺激金價升上1180美元,再創新高。 今個月金價累積升幅達到13% 資金就跟著做嘢,金價、油價都跟著升,亞太區股市反彈。 仲要留意一個叫「EMB」,即係Emergering Market Bond,回報升到十六年新高。 如果有人話用「衰升」或者「恐慌性買貨」嚟形容,真係一啲都不為過! 不過呢個世界啲錢,邊有咁易賺? 睇著美匯指數就贏梗? 簡單講,就係短期順勢而行,但當中又要留意幾個指標。 首先睇債息,好似有見底跡象,短債息率雖然見左新低,三個月債息又出現負利率。 雖然債王格羅斯,都大手增持政府券至五年嚟最高,不過息率似乎開始跌唔落。 另一個可能真正觸發雙底衰退風險、係環球銀行驚人嘅集資潮。 中行過千億集資嘅傳聞,已經震散內地股市,呢個問題實際上亦係全球銀行面對問題。 就算好似係英國嘅萊斯銀行,以大幅折讓近六成,集資總金額達到一百三十五億英鎊,將會超越滙控,成為當地最大宗集資。 去到美國,聯儲局一樣要求美銀在內九間銀行,提交償還政府注資資金嘅時間表,集資嘅時間都係指日可待。

有Class!

三億嘅用戶人數到底值幾多錢? 可能好快有答應。 創立五年嘅Facebook,進行左成立以嚟最大一次股權架構變動。 現年二十五歲,創辦人Zuckerberg將公司股分一分為二,現有一批股東,持有嘅股分,會轉為「Class B」股分,呢啲股分嘅投票權,相當於十股「Class A」股分。 Facebook話,更改結構並唔係要將公司上市,只係現有股東喺某一啲議題上、可以維持控制性股權。 否認還否認,有融資界人士話,公司如果唔係上市、根本唔會考慮花錢花時間去改變股權結構。 今次引起咁大猜測,唔係無先例,過去最成功例子係Google 兩位創辦人,喺零四年上市前,同樣將股分一分為二。 其他有同類「雙層股分架構」公司,仲有紐約時報,Hyatt,以及當中最著名、而家每股A股價值十萬美元以上、股神巴菲特旗下嘅巴郡。 目前巴郡A、B股差距達三十倍。 Zuckerberg目前持有Facebook控制性股權,其他股東包括長實主席李嘉誠、以及用二億四千萬美元,買入百分之一點六股權嘅微軟。 以微軟當時入股價錢計算,Facebook最高估值達到二百億美元,不過隨著金融海嘯,估值一度得番五十億美元。 直至最近公司現金流轉為正數,加上有一批普通股喺紐約未上市交易平台中間價升左42%,估值先重新回升至近一百億美元水平。 分析話,市場期待Facebook上市,可以重演Google 喺04年上市咁威水,當年Google 集資大約17億美金,市值高達230億美金。 有調查評選出、全球最有價值而又未上市嘅網站,今年繼續由Facebook 蟬聯榜首,維基百科排第二。 調查話,原因係Facebook名氣大,有名人效應撐住,微軟入股兩億半美金、李嘉誠又入股六千萬美金,又一個雙贏嘅實例! 最值錢嘅,都係人氣旺,三億用戶喎,其他網站要同佢互通? 合作費同廣告費呢條數就"㩒"計! 話說回來,真係要讚下誠哥,當好多人仲未識用Facebook時,佢老哥已經識得真金白銀,仲要用誠意打動條「靚仔」比佢入股,眼光之遠大,真係無人能及!

試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明鬆實緊政策趨向,愈嚟愈明顯。 收市後,外電大字標題,引述當局消息指,銀監會計劃將五大銀行整體資本充足比率要求,提高到一成三。 影響之大係,幾間銀行加加埋埋最少要集資過千億。 但銀監會居然特別發出新聞稿話無咁嘅要求。一時之間市場訊息混亂! 銀監雖然唔認,但放風之意,明顯不過。 銀行分析員以震撼形容。但冷靜後,終於諗通左。 一嚟,內銀咁做係跟隨國際趨勢。但背後,可能反映出年新增貸款政策。 今年新增貸款肯定近十萬億,以現時五大銀行資本比率計,仍然有一成以上。 問題就喺度,如果預期新增貸款出年回落,理論上資本比率會提升,但銀監呢個時間提高規定,係咪意味出年新增貸款,仍然會好多。 外界依家估,最少有八至九萬億目標!!亦即係,來年政策目標可能繼續用貸款谷大經濟,但加入微調。 評級機構相信,內地銀行有集資壓力,消息就指,中行可能要集資大約一千億人民幣。 其實大家都知預計新增貸款上升,銀行要集資唔係無道理。 花旗上星期做嘅預測,假設嚟緊幾年新增貸款有一成半至兩成增長。問題就出現,中行一級資本比率四年後,會由依家百分之九點四,降至區內最低要求嘅百分之七左右,交行情況亦一樣。建行,同工行就好少少。 解釋中行點解資本比率相對低,其實唔係次按造成影響,而係佢地風險資產回報,Return on RISK Weight Asset,用於內地銀行其實係指貸款。 中行最低,只有百分之一點七,亦即係佢地貸款盈利能力差,加埋派息率高,所以出事。 內銀A股已經出現集資潮,H股如無意外下年又嚟,匯豐最慘。恒生先要應付興業銀行配股,遲下到交行。 有分析指,內銀股大股東係匯金,中投較早前要求中央增撥二千億儲備,似乎早有部署。 更重要係可以順勢,踢走一的無咩財力嘅策略投資者,例如建行嘅美銀就係例子。

羞辱之旅

有無發現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訪華,有一個好大特色? 無論佢參觀長城、定係遊故宮,你都會發現奧巴馬一個人形單隻影! 華爾街日報話,作為世界上最擅長同人打交道嘅人,奧巴馬訪華期間卻顯得幾乎不苟言笑,好明顯係中方刻意留難奧巴馬,唔比佢喺神州大地展現佢自己嘅舞台。 無論喺長城腳下,定係一整個故宮,奧巴馬所到之處,只有一批批隨從,市民影都唔多個,原因係國家都將整個地方封閉,就算奧巴馬把咀真係叻到、可以叫到雀仔由樹上飛落地下,都最少要有隻雀仔喺度,而家真係神仙難變。 美國傳媒批評得最多,係奧巴馬喺上海會見學生時,居然唔能夠安排全國直播,只係由上海電視台直播有關見面。 雖然奧巴馬都試圖解除封鎖,專登約左以敢言著稱嘅南方周未做專訪,不過此終影響力有限~! 如果同98年克林頓訪華、以及02年小布殊訪華有好大對比。 當年克林頓有四次直接向聽眾發表演講機會﹐布殊對大學生一次演講,亦都得到中央電視台直播。 白宮有為奧巴馬訪華辯護,認為克林頓上次訪華時間更長、兩者唔應該作比較。 至於今次訪華行程另一個特色係「唱高開低」,事前人行又改左政策匯率嘅字眼,大家都一心諗著喺匯改問題上有更大讓步,點知......原來真係自己一廂情願。 表面睇,人民幣今年嚟真係無咩點升過,不過如果拉長啲時間,由舊年年初,金融海嘯爆發前,你會發現人民幣喺舊年八月以嚟、最水深火熱嘅時間,人仔並無好似其他貨幣例如英鎊同南韓元咁大幅眨值,累積計算仲係升到百分之七,一定程度上,亦都係穩定左全球金融市場。 因此經濟學人話,雖然有美國唔少評論,認為奧巴馬今次亞洲之旅,係一次「羞辱」之旅,既唔得到應有尊重、而奧巴馬自己,亦都處處顯得低聲下氣。 不過經濟學人提醒,今次訪華之旅同十一年前、克林頓訪華嘅背景有好大唔同,因為今時今日中國已經世界強國,甚至有G2嘅講法。 更重要係中國目前持有八千幾億美國國債,以一個債仔同債權人身分,奧巴馬又有幾多發揮嘅空間?

股東vs員工

又要講下高盛,希望大家未厭。 大派花紅,一批美國普羅市民星期一已經示威表達不滿,但原來不滿嘅,唔止呢班人。 持有大量股分嘅部分高盛主要股東亦唔滿意,佢地私底下,已經向高盛表達不滿,希望管理層諗清楚。 公司賺大錢,呢班股東,同意要報酬員工,但對高盛忽略股東權益,就好嬲。 高盛為應對海嘯,之前批股集資。 令到集團盈利破記錄,但每股盈利較07年,反而低左兩成二。 而員工花紅更多,高盛向股東派息卻無增加,更觸發股東極度憤怒。 一日係高盛員工,一日都係打工皇帝,但股東對高盛平均每名員工搵幾多,亦提出質疑。 高盛有三萬一千七百名員工,每名員工平均收入77萬5千美金,但股東發現,高盛較早前,將3千名臨時工,當為全職偏制,刻意拉低平均員工收入。 有股東話,高盛只顧搵錢,唔理股東利益,佢地建議過公司回購股分,或者派特別股息,但都被否決。 高盛公布第四季業績時就會公布埋花紅水平,外界點反應,好睇總裁布蘭克費恩功力。 話說回來,高盛最近的董事總經理人數,增加至超過二百七十多人。 那豈不是搭埋同一部電梯,都有機會撞到幾個老細。

跳層跳價

凡事都有一個觸發點,對樓市來說,天匯「跳層跳價」可以是其中一例。 對於樓價高企,惹起民意告急,曾蔭權宣布,一系列措施提高住宅樓花交易嘅透明度。 今個月底、會實施三招。第一招,亦係最為"到肉" 嘅一招,係要求發展商賣樓花之後、五個工作天之內、公開成交價。以後,發展商唔可以選擇性咁、只係公布個別超高價成交,混淆視聽。 另外兩招,包括要求賣樓價單、要有實用面積標價,同埋唔准不合理跳層。 而家公眾要查証成交,一般要等大概一個月,先至喺土地註冊處顯示。 新措施之下,樓花成交,五日後就可以喺發展商網頁、以及售樓處睇到,減低訊息混亂、同埋虛報成交嘅老問題。 有學者就話,措施會減少地產商托價情況。消委會都讚揚,措施減低買家受高價傳聞影響入市決定。 全部措施,都係衝住發展商而來!有發展商都向我地承認,本港公布賣樓成交時間,比內地仲要長,佢地擔心縮短限期,可能會導致資訊更加混亂。 關於買樓花,大家彈咗好多年,近期爭議性高嘅,仲有 "發水樓"。 政府免費豁免環保面積,好似係環保露台、同空中花園比發展商,但發展商就逐呎賣比小業主,有欠公道! 就算價錢唔列入建築面積,外觀整好啲,都間接可以賣貴啲!特首話,為咗避免有發水樓,政府考慮立法,強制發展商起新樓時,要提供環保設施,而唔再得到豁免樓面面積。 綜合評估各樣措施及操作,對縮短公布期張的好處是顯而易見,反而初初也猜不實透實用面積計價的好處,不過回心一想,一旦發展商意圖以誇大建築謀取暴利,現在一比較鄰近的其他新盤,發展商的貪婪自然無所遁形,客觀說應可以起到一定壓抑過分偏高成交價的問題。 曾生口中經常掛著「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但就是想不通真正的市場經濟,必需是要先建基於完善規管及法規之上,如果缺乏這些令各方面可以公平參與(Fair Play)的遊戲規則,結果就只會是令一方獨大,成為了壟斷的贏家。 如果加位有幸去過這些所新盤開售的「兵工廠」,都會發現資訊嚴重的不對稱,作為一生最大投資、大拿拿幾百萬元的投資,就像被發展商舞來弄去,加埋代理口甜舌滑遊說,很多人因此也下了錯誤的決定。 說實話,曾生的三招早就應該實行,只是遲來總好過沒有來。不過如果說要用這些下三流招數轉移政改及總辭的注意力,曾生你又實在令人可恥。

點石成金

早兩日我地講過巴菲特第三季個分Shopping List,今日我地公開另一個投資大師、喺福布斯富豪榜排名三十三位嘅著名對沖基金經理John Paulson嘅投資心得。 佢最近有兩個心頭好,一個同股神一樣係睇好銀行股,另一個就同羅家聰一樣,係叫人買金。 佢籌組黃金投資基金嘅消息一出,就刺激金價創記錄新高。 憑住睇準英美樓市會大跌,喺金融海嘯中、勁賺37億美元嘅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被外界封為「賺錢之神」、「沽神」。 約翰保爾森正籌組一隻新嘅黃金投資基金,並且落重注支持、會個人投資2億5千萬美元到呢隻基金。 呢隻基金會喺出年一月一號推出,已經重金禮聘前瑞銀集團金屬策略員「里德」加盟,協助打理有關嘅黃金投資基金。 雖然籌組黃金基金表面係Sell Side,不過由於Paulson自己下重注,市場認為係利好消息,籌組黃金基金嘅消息刺激金價一度突破1150美元水平,創記錄新高。 全球最大嘅上市黃金交易基金SPDR,今年以嚟,累積升咗四成三,佢地嘅黃金持有量喺六月時,一度增加到1134噸。 約翰保爾森點石成金嘅功力,仲可以喺旗下嘅對沖基金季度報告中反映。 佢喺報告中,睇好美國銀行,話銀行業嘅壞帳撥備周期已經過去,預計美國銀行嘅股價,喺未來兩年,可望升近一倍。 報告一出,美國銀行嘅股價喺星期三,升咗百分之3點7。 之前Paulson已經趁低位一美元吸納花旗,之後又吸納JP Morgan,而家又重注美銀,說到底就是看穿政府救市的決心。 截至第三季,約翰保爾森旗下嘅對沖基金,持有一億六千萬股美國銀行嘅股分,市值超過26億美元,更成為頭十名最大持股股東。 講起佢就巴閉,今個月有一本由佢授權嘅傳記「The Greatest Trader Ever」出版,形容佢係最偉大炒家,不過本書一出就引起全城風雨,原因係Paulson不滿本書過分炒作小道消息! 不過話說回來,佢設立呢個黃金基金嘅消息,正係呢本書作者、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首先爆料,咁到底代表咩?

錯晒?

百年一遇嘅金融海嘯,高盛一度要政府拯救、但唔洗一年,就靠炒賣大翻身,仲打算撥高達167億美金、俾員工做花紅。 但財富暴漲嘅同時、公司聲譽直插谷底,名聲仲衰過大摩。 二百幾人喺高盛總部外面示威,抗議公司大派花紅,用納稅人嘅錢自肥。 面對強烈嘅批評,主席兼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公開向公眾道歉。 個幾星期之前,仲公開反駁話,高盛承擔緊社會責任,自稱做緊上帝工作嘅佢,宜家承認,過去明顯係有啲野做錯咗,係有充分理由要悔改。 為咗挽回公司聲譽,高盛除咗認錯之外,繼上個月損咗兩億美元做善事之後,再攞相當於花紅嘅百分之3,即係五億美金出嚟,幫小型企業。 仲拉攏埋股東之一嘅股神巴菲特出面,仲有哈佛大學同哥倫比亞商學院,協助攪呢個計劃。 講到底,都係希望借助佢地嘅名氣,加強正面形象。巴菲特話,高盛係喺上個月搵佢幫手,佢唔會出錢,只會俾建議。 高盛出錢出力之餘,希望改善公眾對佢地印象,但講得直接的,高盛做嘅一切,只係為派花紅! 有人形容、高盛道歉,豬仔都會爬樹。 的確高盛真係道歉。因為咁,震驚歐美傳媒。 好地地一間全球最賺錢投行,俾人踩場,真係有的樣衰。 踩場觸發,事發後一日,CEO要道歉。 紐約時報講得最直接,一句對唔著,再使多幾億,改善公眾形象,抵晒! 高盛慈善心氾濫,做咁多,無非係為員工派花紅鋪路,經濟差,失業率高,偏偏高盛平均每名員工獲派超過五十萬美金花紅,社會公憤結果明顯不過。 但以高盛的「自負」,肯用錢解決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但無理由肯道歉,承認有野做錯,到底高盛衰咩?!! 華爾街流傳,海嘯期間,高盛喺雷曼倒閉,AIG獲打救,都擔當一定角色。 再者佢地同政府千絲萬縷關係,箇中秘聞,無人知。 但最緊要係,全球收緊監管,高盛一定受影響,與其做衰仔,不如認傻仔好過。 形象極差嘅高盛,連著名滾石雜誌都批評佢地係VAMPIRE。 布蘭克費恩用心良苦,搵公關公司幫手之餘,仲拉埋可愛老人家巴菲特落水,都算高招。 而布蘭克費恩,更披甲上陣做SHOW。四出演講之餘,仲親自搵傳媒到高盛總部飲茶食包。 同樣係I BANK,摩根大通火頭少咁多,高盛似乎真要檢討一下。

和則兩利

有無計過自己行故宮要幾耐時間? 我前後去過兩次,首次十多年前,行了大半天。 第二次是今年初,由於想重溫多一次鐘錶館,加埋坐底飲咖啡(說實在,沒有想像中難喝....),前後用左兩小時。 那一國元首要用多少時間? 答案是半個鐘。 為了招呼奧巴馬到訪,故官特別關了館,不讓其他市民有機會親近。但這反而令這位領袖「無癮」,因為發揮不到他的個人親民魅力。 事實上,像華爾街日報等外國傳媒,花得最多篇幅就是說今次總統訪華處處受到限制。 與98年克林頓訪華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克林頓有四次直接向中國聽眾發表演講的機會,其中更包括一次不受審查的中央電視台現場採訪和對中國學生的數次演講。 「和則兩利,鬥則俱損;互信則進,猜忌則退。」 今次係奧巴馬就職總統後,首次同總理溫家寶會面。 雖然中美都話,佢哋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但據稱溫家寶喺會談中表示,中國係唔贊成有關G2「兩國集團」的提法,因為中國要建成現代化國家,仲有好長的路要走。 溫總又說,中國不會同任何國家結盟,即使是強如美國的大國。 事實上,今次中美峰會後,大家會問,兩國係咪就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同床異夢? 會面前連番發炮,呢邊有劉明康樊鋼做打手,那邊就有蓋特納克魯明隔空發炮,不過到奧巴馬真正發言,反而令人有反高潮感覺,外國傳媒形容,佢只係輕輕帶過問題,算係滿足大家。 人民幣由緩慢升值到拒絕升值。值得留意係,奧巴馬政府,一直低調處理。美方只係不斷重復,滿意人民幣匯率表現,只係未夠咁話。 美國忍氣吞聲,因為自知弱美元成為話柄,但有留意奧巴馬講話,將來兩國匯率走勢,似乎講到出面。 奧巴馬講嘅,其實正係內地多次強調,重內需,加強經濟結構轉移目標。 但老調重彈,人民幣升值,不利出口。 但既然經濟回暖,結構要轉移,出口問題當然唔會再係包伏。 熟識國情人士話,人民幣匯率政策,係配合對抗海嘯嘅國策之一。 個人相信,中美其實暗瓦底有左共識,只係等大家回來後,各自睇時間做嘢。 既然要改,似乎都要等埋月底召開嘅中央工作會議之後,先會啟動。

順風車

啱啱先講完,話股市同經濟差先至係自己嘅好朋友,又話如果只係識得跟據眼前嘅經濟表現、嚟決定投資,將會係最大嘅錯誤。 巴菲特再次用行動證明自己言行一致。 跟據巴郡提交比美國證監會嘅文件,巴菲特喺第三季增持左多間公司股權,包括喺經濟愈差、失業率愈高時候銷售就愈好嘅沃爾瑪,佢增持左總值八億七千萬美元股分,持股量係增加左九成。 另外巴菲特亦都持有一百二十八萬股埃克森美孚、同三百四十萬股雀巢股權。 至於被佢評為一生人最失敗嘅投資、Conoco Phillips就繼續減持。 不過講到佢至愛,除左新收購嘅鐵路運輸公司Burlington外,相信都要數富國銀行。 巴菲特曾經形容、如果一生人只買一隻股分,佢會毫不猶疑揀富國銀行,佢喺第三季、就增持左三點六個百分點股分。 有人計過,如果由31年前跟巴菲特投資,同樣嘅組合帶比你每年有兩成半回報,跑嬴同期標準普爾一倍。 不過巴菲特都知自己影響力大,為免太多人「搭順風車」,原來佢會向證監會申請豁免,可以唔披露一啲特定股分持股量。好似喺第二季,巴郡就無披露已經持有埃克森美孚。 事實上,睇好銀行業前景唔止巴菲特,被稱為「沽神」嘅約翰保爾森,喺第三季亦都增持左三百萬股花旗股權,同首次披露投資左喺摩根大通身上。 不過都唔係個個都睇好銀行股、好似喺舊年預言銀行爆煲嘅分析員惠特尼Whitney,就話目前銀行股價過高、過去一年嚟從未試過而家咁悲觀。

「中國,你好」

「同學,你好!」 奧巴華訪華,出席同上海學生對話時,主動用中文同學生問好。 面對中國起飛,奧巴馬再次講到,美國唔會抑制中國,但希望兩國貿易更平衡發展。 中美展開一場人民幣攻放戰,內地對美國貨幣政策,已經由關注,變為批評。 首先開炮嘅係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佢批評美元持續貶值,加上利率超低,都鼓吹利差交易同投機活動。 因為咁對全球經濟復蘇,尤其係新興市場形成新衝擊。 而副財政部長朱光耀就不點名批評,美國貨幣政策不負責任。 佢話美元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貨幣政策應要顧及全球需要。 有學者就認為,國際間大多聲明批評人民幣匯率,反而忽視弱美金,會引發更大問題。 目前中國持有超過兩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有三分之二係美元資產,唔少意見都指,內地正部署分散投資,減料依靠美金。 事實是,奧巴馬此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同樣關注。 作為一代貿易宗師(記著,克魯明取諾貝爾獎,不是表揚他預見金融海嘯,而是贊揚他對國際貿易理論的貢獻!),佢話領導人外訪、姿態多於實際,但總希望,奧巴馬就算唔喺鏡頭面前,私底下,都要向中國領導人表達人民幣問題。 克魯明話,全球貿易不平衡,中國有責任。 因為以中國經濟實力,喺全球經濟低迷時,竟然將人民幣同弱美元掛勾,咁會跨全球貿易,甚至經濟發展。 克魯明批評,中國無正視問題之餘,仲轉移視線,要求美國加息,減財赤咁會令美國失業問題上升,係唔負責任。 面對近日愈嚟愈多聲音要求人民幣升值,商務部亦回應指,外界要求某一個國家,將貨幣升值係唔正確,相信以貿易不平衡嚟論證人民幣匯率要升值,係毫無意義。 看來今次胡巴吹水會,仍有甚多變數!

假復蘇

第二季GDP按季增長3.5% 恆指12000→18000點 第三季GDP按季增長0.4% 恆指18000→20000點 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 當我們的政府在第二季交出了亮麗的GDP成績表時,各界都喜孜孜奔走相告,說我們的經濟復蘇了! 股市真的是走在經濟半年之前! 可是在現實世界? 企業面對忽上忽落的訂單,整體零售未有持久的客源增長,出口企業經過年中一輪聖誕急單後,突然發現一切都無以為繼。 我們懂得的不少公司在制定明年預算時,根本就是從緊多於從鬆,大家寧看定一點,也不多願花大使費。 對於打工仔來說,危機感更是有增無減。除了少數投行/證券行業外,大部分企業根本都無從感受到經濟復蘇,大家都不禁懷疑: 到底是自己經營不善,還是眼前只是一個「假復蘇」? 現在第三季經濟數據終於證實了大家的故慮,經濟無預期咁好,按季增長百分之零點四,低過市場預期嘅百分之二。 所謂財富效應帶動經濟復蘇,原來真的只是一廂情願。 大家都熟知GDP=C+I+E,那三大行業表現如何? 出口唔單止承接唔到第二季、按季急升1成嘅好表現,反而再次錄得跌幅。而第二季另一個火車頭、零售銷售就算有增長亦較第二季差,僅得0.5%按季升幅。 反而令人意外,是營商氣氛轉強,整體投資開支回復增長,第三季按年微升1.4%,雖然只是兩個百分點升幅,不過要記著,第二季按年是下跌13.6%,因此計落一來一回、是有明顯急速的反彈。 那應如何解讀那些數據? 最易解釋當然是出口,經過年中一系列聖誕急單後,出口企業很快發現歐美公司都不願下長成交期的訂單,反而要企業接下一些急單付貨,變相將資金成本及庫存風險,全數轉移至出口公司身上。 更要命的是,內地寧保內需也不願加大力度改善出口,本港自然受害。 消費,其實大家自己都心知肚明,在人工及就業未有改善下,雖然股市升了,不過真正撈到底又有幾多人? 帳面賺了,吃多一餐半餐還可以,換車換樓? 再等一下吧。 說到最奇怪的,還是投資,為何會有如斯巨大增長? 到底錢投資到那處? 看看投資最大改善地方就可以了解多一點現實。樓宇及建造開支在第二季下跌4.7%後,在第三季止跌回升,更反彈了3.4%。 原來就是一個樓市,支撐了本港經濟。 今年以來,樓市累積升了近三成,不少發展商新項目都要加快緊工。 原來流入來近三千億元的資金,就是到了樓市及股市等資產市場,連政府都話,經濟復蘇未鞏固,市場要提防資產市場風險。 說

富貴門

自從今年年初,東亞被併購嘅傳聞就不斷升溫。 身為華資銀行一哥,內地業務,近年係賣點。 代表東亞嘅李國寶,同李氏家族,但真正持股唔多。 李國寶,同家族成員持股量只有百分之九樓下,而且股權分散。 唔計李氏家族,東亞最大單一大股東,係西班牙金融集團CRITERA,持股量係百分之9。 但自從一月分,國浩集團郭令燦、郭令海家族不斷增持東亞後,情況有變,國浩目前東亞持股量,已經超過百分之8,直逼李氏家族地位。 二千年高價出售道亨銀行後,國浩一直想再染指本港銀行業。 眼見國浩不斷增持,李國寶成功拉龐西班牙CRITERA,對方承諾唔會增持至兩成股權之餘,亦保證任何敵意收購,都會同東亞董事會企同一陣線。 國浩未必過到CRITERA呢關,至於持有半成股權嘅中銀亦成為關鍵。 有銀行分析員話,國浩短期內敵意收購東亞似乎難以成事,但市況旺,往往成為炒作借口。 而東亞現有股價對帳面低於兩倍,從估值上,亦成為追貨對象。 自從上星期開始,因為國浩增持至超過8%,東亞被敵意收購傳聞愈演愈烈。 兩分周刊頭板,大報專欄解構,東亞易主講到似層層。 至於今日瘋狂,失控式上升,原來有原因。 每朝,基金,同大行SALES都會收到其他大行推介。 今日,嚟自德銀電郵,就點名提及東亞。話東亞內地業務好,管理層改善,現價唔貴。 極重要係,無論國浩,定其他中資機構,都有意入主東亞。 因為咁,東亞由開市,升到收市,而且愈升愈多。 東亞股權分散,國浩亦行動表明,佢地有意入主,但李國寶亦唔係善男信女,種種跡象顯示,佢年初已經知勢色唔對,並且全面部署。 李國寶第一炮,就係重組管理層,為左加強安全系數,安排兩個仔做副行政總裁。 之後,成功搵嚟西班牙股東君子協定,令佢控制股權增至近兩成。 李國寶第三招,就係減少向外發言,避免講多錯多。 國浩持股依家有8%,盛傳,佢地近日又再掃貨。 中環消息話,嚟自西環特派員,近日向國浩郭氏家族勸諫,講明暫時只係想見到國浩做東亞被動投資者,否則會影響東亞內地發展。 寶BABY內地仲有一定人脈,中方介入,勸阻國浩未必唔係事實。 但問題係,國浩依家處於極有利形勢,進可攻退可守。 呢個大馬財團,手持三百幾億現金,用多5億,不斷增持已經可以做單一大股東,要求入局。 以郭令燦往績,佢一宗收購,絕對有耐性等幾年,完全唔心急。 再者,就算郭令燦算盤落空,東亞股價已經炒高,佢帳面亦袋袋平安,兩個結果都係贏家。 而且常

封鎖

作為傳媒一分子,今日有兩宗消息令我們相當關注: 1. 胡舒立正底離職財經雜誌。 2. 梅鐸提出禁止Google 搜尋屬下網站。 ///////////////////////// 總編緝「胡舒立」證實辭職,佢被證券界稱呼為「中國最危險的女人」,因為佢多次揭露中國股市嘅黑幕,促使當局要整頓證券市場嘅違規行為。 前後撓釀幾個月,作為「財經雜誌」創辦人,胡舒立最終係選擇辭呈。 「財經雜誌」證實,母公司「中國聯辦」,接受左胡舒立辭呈。新主編會由「第一財經周刊」現任主編何力接替。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話,胡舒立認為「中國聯辦」未能為雜誌提供充足資金、以及支持佢早前有關新疆民族騷亂嘅報導, 因此決定離職。 胡舒立將會出任廣州中山大學、新成立嘅傳播及設計學院院長。 不過華爾街日報話,胡舒立會同一間新嘅公司合作,以「財新」為名推出新嘅財經雜誌同網站。 報道話,胡舒立同電盈主席李澤楷已經進行左一年商談,計劃設立新互聯網新聞平台,有消息亦都話,厚樸基金嘅方風雷會出資參與。 「財經雜誌」一直以調查報道見稱,98年時創辦後,多次質疑官方觀點,經歷今次人事變動後,雜誌方針可能有變,最後誰也不是贏家。 /////////////////////////// 說沒有贏家,下面這個例子可能也一樣。 多次批評搜尋器Google嘅新聞集團總裁梅鐸話,集團嘅網上報章收費後,會考慮封鎖GOOGLE,即係話讀者唔可以用搜尋器,免費睇新聞。 而家用google搜尋新聞,都會顯示出多間傳媒嘅新聞內容。 當中當然包括「新聞集團」旗下嘅報章,好似太陽報、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等等。 雖然集團較早時公布,會延遲出年六月,先實施網上版收費嘅計劃,但梅鐸話,一旦落實,就會考慮封鎖google,唔可以再好似而家咁,睇到免費版本。 梅鐸目標,當然是希望鼓勵讀者俾錢睇新聞。 呢幾個月,新聞集團同google嘅駡戰升級,指摘google提供免費新聞,係盜竊同寄生嘅行為。 如果旗下報章網上版要收錢,面對「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等喺網上提供免費新聞嘅媒體,梅鐸無有怕話只要俾其他公司做得更好更有質素,就唔怕競爭。 又指對方新聞內容,係竊取自其他報章,可以控告佢地侵權。 //////////////////////// 免費內容今時今日已是大趨勢、除非你有獨特內容,像WSJ或 FT LEX之類專文,那怕一年收你千多二千元,你都要乖乖付款,否則還

炒股兵團

柯大俠拍埋「波友」馬時亨,一齊入主中策集團,仲要一開波就由AIG 手上、收購台灣第二大保險公司南山人壽。 單Deal都未批,不過有左大俠同前高官入局,「官商合璧」、帶動股價單日就急升七成八。 做左幾十年銀行嘅柯清輝話,希望自己同闊別左官場一年嘅馬時亨,可以淡化公司中資背景同炒股嘅誤解。 不過睇呢個股東班底、洗脫中資仲可以,要擺脫「炒股」.......相信都好難! 講番中策大變身,黃鴻年時代,被譽為係第一代私募基金,電盈個殼,正正係中策出品,DEAL王鍾楚義,渣打亞洲消失後,亦係落腳中策。 易主後,中策成為殼股,由朱太把關。殼股方式程再被大派用場,中策靠大量發新股,集資收購南山人壽,變為金融股。 要有作為,先有打支信心劑,名牌放應大派用場。 柯清輝三個字國際資源,證明行得通,同一班幕後股東,決定使出柯清輝,加馬時亨呢張牌。一嚟,強化專業同港人管理形象,方便台灣批准交易,更重要當然係股價翻幾翻!! 成績未知,贏家已經排通街。 柯清輝,月薪七十七萬,年薪九百幾萬,另外可換股票據,柯清輝單係首日,已經賺到笑! 大俠唔計年薪,單係三億可換股票據,扣除一毫子行使價,今日帳面賺三億三。當佢恒生有一千萬年薪,大俠今日帳面利潤,佢要喺恒生做三十三年,先搵到。 但正係佢有匯豐,恒生三十幾年經驗,先有今日機會。 至於馬前局長,今日亦帳面賺5千幾萬。 但講真正天王,唔係佢兩位! 真正天王,就係彤叔。 由彤叔為首嘅搵銀俱樂部,近日異常高調。 早期有蒙能,近期有國際資源,再有今日中策,沙膽彤股壇搵真銀,愈炒愈開心。 股壇中人相信,中策南山,幾年後會成為歷史,殼股始終係殼股,不消兩,三年,南山轉個手,咪賣俾國壽!! 無論點,彤叔行動證明,股市有錢搵,同四叔取態各異。 同四叔睇好樓市,澳元相比,彤叔唔會公開推介股分,但有佢跡影嘅殼股,大家要分外留神。 由彤叔牽頭嘅新股觀光團,適逄新股排隊上市,每次推介會都成為常客,新股有彤叔出席推介會再唔係新聞。 名人效應四叔話唔使理,但今次名人效應愈玩愈烈,遲下唔知會唔會有誠哥都出席?

微言大義

Malcolm Gladwell是我一個喜愛作家之一,三本風靡全球的書(The Tipping Point、Blink、Outliers),都令人很多回想空間,幾個月前來香港演講,門票高達六千蚊一張,令很想參與的我,無法參加。最近出版的新書《What The Dog Saw》,是他由十多年來發表在《紐約客》的文章裏,挑出喜歡的結集而成,由小小觀察講道理,相當引人入勝。 「Why Some People Choke and Others Panic」,Choke和panic都是指人們在巨大壓力下的表現失準,但意義又可大不同,另外一文章講「天才」與「大器晚成」的故事,仲有Why do we equate genius with precocity? 都後值得大家一看。 有幸,興趣相投李兆富今晚上來CAFE解扣,值得留意。

新圍牆

11月9日係德國柏林圍牆、倒下20周年。 呢個象徵住東、西方冷戰、同德國分裂嘅重要標誌倒下之後,德國喺九零年重新統一。 德國前總統科爾話,身為德國人,德國歷史上唯一嘅驕傲就係統一。 德國統一,除左政治,經濟自由帶動德國同歐洲嘅發展。 當地大學做嘅調查估計,東西德合併成本2萬億歐元,即係相當於接近3萬億美元。 相信唔少人都認為值得,德國統一後,影響力大幅提升,經濟逐步全球化。 歐洲快速融合,愈來愈來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目前歐洲有27個成員國,16國家都係用歐元。 自89年,DAX指數到依家,翻左超過兩翻,連同反映德國政府債券表現嘅REX指數,表現跑嬴黃金,同泛歐洲地區嘅指數。 不過,當地研究訪問咗前東德人意見,三成認同德國統一,有得亦有失。 人口西移,貧富懸殊,係德國面對問題。 在今天,多個當年有分改寫東歐、以至全球政治版圖既領袖,重臨柏林舊地,緬懷歷史。 要搵歷史代表人物、首選當然係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 「Nothing is eternal in this world. The wall could disappear!」 呢一番話,就印證戈爾巴喬夫當年,有幾支持東歐民主運動。 戈爾巴喬夫果陣喺蘇聯,推動政治改革,佢嘅新思維,促成東歐變天。 由於戈爾巴喬夫無下令到、喺東德嘅幾十萬駐軍,武力鎮壓民主運動,結果令圍牆倒下,改寫了世界歷史。 對於呢個決定,佢話過,今生無悔。 今時今日,戈爾巴喬夫話,佢見一道新圍牆。 依家呢道新圍牆,而且唔再局限單一國家、仲巨大到遍及全世界,但偏偏各國領袖都低估呢幅新圍牆嘅威脅,大災難「逼在眉睫」。 呢幅新圍牆,就係全球暖化造成嘅「氣候危機」。 戈爾巴喬夫在「泰晤士報」撰文,話呢場危機,好比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對峙,同樣涉及人類存亡,亦唔可以單靠任何一個國家解決。 但佢話,其實「世界公民」早已經察覺到呢場危機嘅嚴重性,要求各國政府聯手作出根本改變;「戈爾巴喬夫」點名、要求美國總統奧巴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要效法當年的全球領袖,順應民情,唔好再迴避歷史,親身出席下個月嘅「哥本哈根氣候會談」、聯手拆走呢幅新圍牆。 事實上,要數過去二十年最偉大、有有視野的國際領袖,戈爾巴喬夫是當之無愧。 今天,他提醒我們面對的新圍牆,各位又有幾多決心去將它推倒?

你追我逐

今個星期,港股又踏入集資高峰期,市場今年最矚目兩隻新股、包括今年首間上市嘅內地金融機構民生銀行、以及澳門經營威尼斯人嘅金沙中國,都係呢個星期路演同招股。 兩隻股分好似你追我逐、要鬥大集資額咁,金沙就前後兩次調高招股規模。 雖然金沙話,可見將來都唔會派息,不過都阻唔到投資者興趣,多個大孖沙好似係新世界鄭裕彤、華置劉鑾雄同惠理基金謝清海都有撐場。 呢個組合都熟口熟面,如果真係拍得著恆大,分分鐘有三、四成升幅? 當然短炒就高難度,我地都係睇番基本因素。 咁到底金沙好,定民生好? 論名氣,金沙屬於國際級,但集資額一次又一次提高,上市價唔平之餘,無息派,澳門概念獨特性,市場大把大得揀。經紀話,除非博短炒,否則玩唔過! 相反,民生係前年以嚟,首次有內銀股供應市場。作為內地民營銀行,前首富劉永好做大股東。以上海為大本營,有概念之餘,全國有四百間分行,以穩陣,以賣點,民生似乎跑出! 民生是否真的好,以上市價計,相當於最高一點八倍帳面值,平過招行,同中信銀行差唔多。無大咬,外界認為有一定誠意。 但錯就錯在,民生一級核心資本比率,嚴格講,唔及格! 根據花旗計算,民生今年純股本計嘅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只有百分之五點九,只係比深發銀行高少少,內地銀行股中,排尾二。 由於民生次級債務佔資本組合比重有兩成九,急需要調整,唔上市,別無它法。 同六行比,民生只係一間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高盛講過,有得揀,倒不如要中信銀行。 其實民生頭三季業績唔錯,盈利升一成八,但細心睇,原本係賣左海通證券有特殊收益帶動,扣除嘅話,盈利要跌三成三。用其他指標比,中信銀行,的確強過民生。 以資本比率計,信行一級資本比率有近百分之十,完全贏十條街。息差方面,信行有兩厘六,較民生兩厘五六高少少。不過咁,股本回報民生預計今年有一成八,贏番一次。 新股始於係新股,一係買,一係唔買,有基金經理話,民生賣點的確唔多,但唔可以忽略佢地企業貸款增長潛力,再者係,細細間,兼係民企,空間大。

樓市見頂時

有冇留意,樓市係幾時見頂? 好吊詭! 而家諗番轉頭,就係創造奇跡嗰一刻! 名鑄三萬蚊一呎、突破一房單位呎價新高。緊接住,到天匯7萬1千蚊一呎、打破世界紀錄。 當時 "癲" 到話要再挑戰十萬蚊一呎嗰一刻,其實已經摸晒頂!情況就同零八年、零五年凱旋門突破新紀錄之後一樣,高位無以為繼要調整。 銀行回應金管局十月尾嘅指引,收緊豪宅按揭成數到六成,同時要審慎估值,天價豪宅 即時要打個折扣,估值比成交價低近三成。 業界話,有中價樓都出現估價不足。 曾經創出七萬蚊呎價嘅恆地干德道天匯,平均呎價41000蚊。 但按揭中介機構話,目前銀行估值大概得3萬蚊呎,比成交價低近3成。 新世界名鑄亦都出現估價不足情況,估值比起成交價,相差一成半。 連大發展商信和都話,銀行對估價應該審慎,咁可先避免樓市泡沫。 業內人士話,除左豪宅外,部分中價樓,亦出現估價不足,不過情況唔算嚴重。 最新連經濟學人都要專文講香港豪宅泡沬。 施老闆說,恆地公布天匯呎價時,樓價已經見頂,預料未來幾個月樓市價量會齊跌,直至明年農曆年前先有改善。 其實有無諗過為何恆地要公布一個七萬蚊呎成交? 明知成交一出就會引起社會關注,甚至政府都要出手干預,難道恒地另有目的? 為爭取更低補地價? 為攞威? 還是蠢到為同行家一拍兩散?

醜陋指標

真係要認衰,勢估唔到失業率突然急升到呢個水平。 唔怪得聯儲局之前要保持低息環境仲要維持一段長時間呢句字眼,就好像經濟學家所說,就業數字非常「醜陋」Ugly! 美國失業率升到雙位數字,是二十六年最高。 勞工部公布,十月失業率升到百分之十點二,是一九八三年四月以來最高,高於預期的百分之九點九,九月升零點四個百分點。 非農業職位減少十九萬份,多於預期的減少十七萬五千份。 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有現金換舊車計劃,工業界的削減職位,仍然高達六萬個,比九月分反而進一步惡化。 由雷曼倒閉到今天,美國已經削減左一共730萬分職位,剛好係全個香港總人口。 而工時未有改善,亦反映僱主現階段根本未有意慾叫員工加班,即係經濟未有太大起色。 市場共識係失業率仲未見頂,所以而家最多人講嘅係「Jobless Recovery」~! 華爾街日報做過一個統計,由二次大戰後到八十年、總共八次經濟衰退,發現原來失業率唔係好似經濟學家咁講,係一個Lagging indicator「落後指標」。 反而喺經濟衰退結束後嘅兩個月,失業率就會見頂! 不過今次情況明顯並不適用,以今年六月底經濟結束衰退為界線,按過去經驗,失業率應該喺兩個月就見左頂,但事實明顯唔係咁,所以話今次經濟周期,的確係脫離晒過去經濟學嘅理論! 唯一令人慶幸是,兼職的職位增加了3.4萬分,是連升三個月分。 這反映僱主面對增加的訂單及生意時,雖然要增聘人手,但由於不肯定增加的訂單是否持續,所以寧願先請兼職員工頂著。 經濟學家說通常這是勞動市場復蘇的先兆。 雖然有好兆頭,不過美國人似乎沒有多大心機耐性等奧巴馬發功。最新在Virginia 及New Jersey的議會選舉中,民主黨都先後失利 ,即使有奧巴馬親自拉票亦沒有好下場。 剛當選才一年,選民的聲音相信奧巴馬聽到了,第二輪刺激經濟措施短期大概可以落實。

首富榜咒詛

又到公布富豪榜時間,今次係福布斯公布09年中國富豪榜,排首位又係獲股神賞識嘅比亞迪王傳福。 58億美金身家,連跳22級,榮登中國首富。 王傳福第一,舊年第一嘅農業投資專家劉永行,就跌到落第二位,取代仍被調查嘅國美黃光裕。 第三大中國富豪,係娃哈哈創辦人宗慶后。 股市升跌,左右個人財富。成為全國首富,王傳福靠電池車嘅環保概念,加埋貴人巴菲特入股,股價10蚊,變超過80蚊。 王傳福有天時地利,人和,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后,連跳15級,打入三甲。 原因係佢打不死,同合作夥伴法國達能鬧番,最後,達能以低價將合營項目賣番俾佢,宗慶后成為贏家。 贏更多係玖龍紙業張茵,舊年財困,但佢守得著本業。 危機已過,張茵身家由舊年231位,大幅彈升至31位。 咩條件成為內地富豪,以往,搞地產未必行得通。 碧桂園嘅楊惠妍,由07年嘅高位,連跌兩屆,落到第五。 同樣搞房產嘅許榮茂,就緊隨其後排第6。 反而新經濟可能係嚟緊機會,網上遊戲QQ起家,股價今年黎升左1.6倍嘅700。 馬化騰身家都跳高左兩級,成為中國第七大首富。佢自已亦講過,好彩當日無賣QQ。 電子商貿專家阿里巴巴,馬雲身家由68跳到上44位。 至於榮智健,唔再係中信泰富主席,但持有嘅股票反彈,佢嘅排名,亦由63,升上41位。 其實大家對王傳福都無咩爭議,不過排喺後面嘅富豪,福布斯同胡潤兩個榜,之後九位都好唔同,咁信邊個? 好似玖龍紙業張茵,喺胡潤排名第二,福布斯排名雖然連跳二百級,但都只能排喺三十一位! 計我話有咩好爭,做中國首富,好多時都無好收場,你睇下以前歐亞楊斌、上海首富周正毅、同埋國美黃光裕下場,都知唔爭好過爭! 曾經都有人分析過,點解會出現呢個「首富榜嘅咒詛」! 其實不難理解,以前內地市場好多規範都做得唔好,民企老總好多時嘅第一桶金、都唔係好見得光。 如果好地地做低調富豪,可能仲唔會出事,但一成為首富,萬千焦點集中喺身上,就好難唔比人翻舊帳! 呢個真係應左「人怕出名、豬怕肥」,不過近年呢啲富豪好似係王傳福,就真係靠住眼光同策略而成功,希望佢可以打破呢個咒詛。

低資源使用量

果然不出所料,聯儲局兩日會議,無提退市! 不過指細睇,表面係無,不過,英美唔少大報都話,聲明其實有強烈暗示。關鍵係首次提出左,維持低息嘅三大條件,意思即係,條件一變,隨時加息。 呢個真係高招!咁做既唔需要俾時間表,引起不必要嘅市場震蕩,又可以叫市場做足心理準備,伯老好野! 三月時開始提及,低息環境維持一段長時間嘅字眼繼續保留。 但留意會後聲明嘅話,佢地首次講明,係「低資源使用量」,「低通脹」,同「穩定嘅通脹」預期呢三個條件,令低息環境可以維持長時間。 即係話,唔符合呢的條件,貨幣政策會有改變。 「低資源使用量」呢個字眼,係首次喺聯儲局聲明內出現,係咩意思,即時引起外界有唔同解讀。 華爾街日報話,所指嘅正係勞動市場。 英美傳媒都話,聯儲局已經明示,外界要留意,嚟緊失業率係咪見頂,同反映通脹指標嘅相關數據,係影響貨幣政策,同退市時間表關鍵。 英國金融時報形容,會後聲明,係鷹,鴒兩派協調結果。 低息環境六個月內似乎不變,但一旦,三大條件中其中一項唔符合,利率隨時有變。 比九月會議,聯儲局對經濟評估更樂觀,指經濟持續有改善,消費增加,樓市亦回穩。失業問題仍然係最大隱憂。

有斷估

執筆之時,離聯儲局分聲明仲有三個小時,又試下「有斷估,無痛苦」。 其實都不難估計,資產價格繼續狂升,美股升逾一百畸,MSCI環球指數上升近百分之一,美元日圓都下跌,連金價都破埋頂,創出新高。 所以「斷估」是聯儲局今晚聲明,是會保留「低息環境一段長時間」呢句字眼。 市場如果唔係過分亢奮,一定係荷包長期腫脹。 錢多,毫無疑問。寬鬆貨幣環境,已經持續差唔多一年,世銀話,擔心區內情況,再唔收緊,恐怕泡沫爆破。 股市升、樓價升,商品價格又升。 華爾街日報話,資產泡沫成為全球央行關注、但係又無咩辦法應付嘅大問題。 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注香港資產價格急升後。 世界銀行亦警告,區內包括本港、內地、新加坡同越南,開始浮現泡沫危機。 世銀話,寬鬆貨幣環境,令市場資金泛濫,推高資產價格。 建議區內應該盡快調整政策,跟隨加息。 匯豐亦話,樓價調整係好事,可穩定經濟。 世銀尤其關注內地情況,話雖然目前泡沫未算嚴重,但隨住經濟增長,銀行大量借貸,當局越遲推出收緊政策,代價就越大。 世銀預計,內地黎緊會逐步取消振興措施,中央出年投資總額,比今年會大減一半。 IMF 同世銀都開到聲,話關注本港資產泡沫,政府有咩回應? 其實呢,都好難有咩回應! 曾俊華話,擴大港元兌美元波幅,無益處,更會引發更多投機活動。重申聯匯制度下,本港貨幣政策首要目標,係匯率穩定,唔係調控資產價格,或者通脹。港元同美元掛勾仍然合適。 曾俊華再提到,關注樓價表現,但任何政策都會慎謹行事。 簡單講,就係咩都唔做囉!

訓身

巴菲特七十六歲,怕且喺琴日之前,無人會諗過佢仲可以「訓身家」,賭一鋪咁大! 其實明眼人都知,佢係押注喺總統奧巴馬身上,因為美國經濟好、巴郡就好! 巴郡收購美國最大鐵路運輸公司,代價超過四百億美金,係歷嚟最大宗投資。 巴菲特今次投資Burlington,係貫徹左佢環保同基建兩大概念,因此同佢旗下另一間公司「中美能源」、好大機會會成為集團旗艦。好似巴菲特自己咁講,兩間公司共通點係「Solid」! 幫巴菲特寫自傳「Snowball」作者Alice話,隨著兩間公司成為巴郡兩大旗艦,現任中美能源主席「索科爾」Sokel,就更加順理成章,成為股神接班人。 一宗收購,傳媒形容,巴菲特落重著,賭美國經濟復蘇。 呢位70幾歲投資高手亦承認,賭得大、但賭得好開心, 股神對美國前景樂觀,但話佢對奧巴馬有信心更加直接。奧巴馬提出,基建,環保兩大概念,正係巴菲特近年投資主題。 巴菲特話,佢係鐵路迷,美國前景關鍵在於基建。 更重要係,佢話,鐵路運輸發展模式改變左,而佢將會全資擁有嘅BURLINTON更具備環保概念。 佢讚呢間公司管理質素好之餘,舊年改良營運,列車行470公里,只需要用一卡倫柴油,排放量較少。 話說回來,股神形容,投資BURLINTON,係偶然。 話說佢10月22日路經德州華茲堡市,順道探訪BURLINGTON總裁羅士德,心血來潮,同方講,如果你想幫公司搵個好歸縮,記著我個電話號碼。 巴菲特話,對方第二日,果然仲親自同佢詳談,十日後更落實交易。 整個BURLINTON董事會開會十五分鐘,已經有最後決定! 雷曼出事前,巴菲特無聽電話,今次買BURLINGTON,事前叫對方記著佢電話號碼。 同一個電話,兩個唔同對待,正反映巴菲特的確係一個鐵路迷!! 根據協議,一旦交易告吹,分手費只有二億幾,佔交易額唔夠百分之一,同行規低左一大截,證明股神只想成功,不想失敗!! 連埋burlington,股神一共持有三間鐵路股,包括Union Pacific,同NSC。巴老最後揀中Burlington,單睇股本回報,係美國四大鐵路股之冠,可以解釋到原因。 一百蚊美金一股,三成溢價,有人會質疑貴。 但美銀美林話,收購價只係相當於企業價值,對撥備稅前盈利8.1倍,遠較過往四年平均鐵路股估值12.3倍低,股神應該有錢賺。 美國學者亦指,克林頓時代,美國鐵路運輸需求超出運載量,依家需求大有增長空間。 巴菲特豪

各施各法

經過一場金融海嘯,相信大家都同意最差情況已經過去。不過而家問題係、點樣面對退市後遺症? 資產泡沫、高通脹、樓價高企,呢啲問題全世界都熟口熟面,亦都係每個央行行長最頭痛問題,有央行好似澳洲同挪威選擇加息,有地區好似係內地、南韓同新加坡,就以行政措施壓抑資產升值,巴西就選擇向外來投資收取增值稅。 各施各法,目的都是希望解決資產泡沫的風險,咁香港呢? 除左見到特首話唔想見到樓市泡沫外,似乎都無咩動靜....齋講居多?!!! 反而一啲外人仲緊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非常關注本港資產價格高企,呼籲特區政策要有對策,包括增加土地供應。 基金組織一年一度本港經濟評估報告中指,本港資產價格升勢,係由資金帶動,同基本因素背馳。更警告本港可能面對極高資產價格通脹壓力。 金融海嘯嚟,超過5千億熱錢,流入本港銀行體系,十月分,流入金額更係今年最多。 基金組織話,一旦全球寬鬆政策逆轉,本港資產市場會好波動。 佢地呼籲特區政府需要有對策,包括增加土地供應。 但大家都知,我地又無貨幣政策、用利率、貨幣供應調節都行唔通,在聯匯制度下,現時問題好難解決,最慘會係一啲低收入市民,無可避免會成為左犧牲者。

聯儲局的炒房

圖片
聯儲局今日開始議息,一旦決定退市,成敗關鍵,唔喺伯南克身上。 而係一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市場部嘅幕後員工。 呢個可以話係聯儲局「盤房」嘅工作小組,有400名員工,辦公地點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九樓,主管係小組負責人Sack。 WSJ今日有專文,介紹現年39歲薩克,佢平日負責帶領呢個小組,透過買賣票據,證券維持市場利率穩定。 唔好睇少佢,華爾街日報話,佢係聯儲局明日之星。 而伯南克可以話係薩克嘅師傅,04年薩克只係聯儲局一個寂寂無名嘅經濟師,但獲伯南克邀請,同佢作合著一篇論文,題目係聯儲局嘅角色。 薩克之後離開聯儲局,改投普林斯頓大學教書,正係伯南克呢個百樂,薩克接受邀請,重返聯儲局。 薩克檯頭,有多個退市備用方案,師傅一有指示,佢就會即時執行。 負起抽走市場過百億資金嘅重任,薩克話,絕對有信心稱職。 佢較早前,已經聯同摩根大通,同紐約梅倫銀行,測試逆向回購安排嘅電腦系統。 薩克備受重用,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一開始通常由佢向委員匯報金融市場表現。 上個月,委員就寬化寬鬆政策爭論不休,有委員更提議加碼,原來係薩克一語定音,認為要遂步退市。

期待以久

由悉尼到首爾,以至整個歐美,採購經理指數證實左全球期待以久嘅經濟復蘇。 環球採購經指指數,由九月嘅五十三點,急升至五十四點四,係零四年七月最高水平。 其中最大驚喜嚟自金融海嘯源頭美國,製造業指數10月升到55點7,係06年4月以嚟最高。 金融時報形容最令人鼓舞、係ISM就業指數,由九月46點2,標升至53點1,係三年最高水平。 華爾街日報話,由於ISM嘅就業數據都係嚟自官方機構,指數急升反映好大程度係勞工市場急聘人手,唔少企業喺增加臨時職位之餘,仲增加長工,因此星期五公布嘅就業數據,可能會遠好過預期。 至於復蘇一直比美國緩慢嘅歐洲同英國,指數一年嚟首次超越、五十點呢個反映經濟收縮同擴張嘅臨界點。其中法國更錄得九年嚟最大增長。 華爾街日報話,如果跟據採購經理指數計算,即係單月分、相當於全球經濟增長百分之四點五,遠遠超出經濟學家預期。 雖然數據理想,不過金融時報話唔係無隱憂,因為調查只係集中喺大型企業,但實際唔少中小企仍然面臨困難,一旦當局因為呢啲指標而提早撤出寬鬆政策,可能會令呢啲企業加快死亡。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亦再次警告,美國最少要十年時間,先解決到失業問題,因此需要加大力度解決。

刁王中伏

十三億人口,內地始終有佢嘅吸引力,單係為一幅地,外資仲要爭崩頭! 最近仲發展成為二千年代,全新版嘅置地被狙擊事件。 話說,呢廿幾年一直對內地有偏見嘅置地,用左五年時間,研究內地買地。 結果睇中左一幅重慶地王,出價近三十七億人民幣,成為首個置地直接投資內地項目。萬事俱備,只欠批文,臨門一腳,俾九倉,同中國海外聯手狙擊,兩者合共用四十一億,將置地送走!! 置地內地投地,兼破天荒入股內房股「龍湖地產」,反映要向現實低頭。 話說回頭,有人爭地爭崩頭,亦有發展商有地喺手投閉置散,但竟然大賺一筆。 佢就係李澤楷,話佢嘅唔係香港傳媒,而係第一大台,中央電視台,央視出手,話小小超囤積土地。 指控嚴重,但有證有據,講句唔好聽,斷正! 囤積土地主角係李澤楷旗下盈大地產,涉及嘅係位於北京盈科中心,三里屯,同東三環對開嘅黃金地段。 中央台暗串,李澤楷有地唔起樓,搞到北京樓價貴。 佢地踢爆,幅地三年前,五億幾高價由李澤楷投得,但打樁之後,咩都無起過,到今年八月以近一億二千萬美金賣俾瑞安。央視搵嚟分析員話,咁就係囤積土地圖利經典例子。 根據李澤楷北京土王當日嘅發展條款,講明零六年九月要動工,舊年八月完成。 一年內唔動工,當局有權收百分之二十嘅土地閉置費, 問題係,幅地打左樁,咁係咪取巧? 楷楷喺本港做慣「刁王」,買買賣賣只要合法,那怕是被千夫所指、道德侏儒,只要轉到法律空隙,就連監管機構都吹佢唔漲。 不過在京要做刁、明顯比本港困難過,首要條件更係要夠低調,唔好吸引到傳媒目光,呢點小小超天生肯定唔合格!

錯估形勢

如果要數近年最睇錯市企業,我會揀太古! 其實幾年前開始,太古將投資焦點轉移至內地,將巨大人力物力投放喺北京朝陽區「三里屯」項目上,結果呢? 舊年包括酒店、商場呢啲項目開張以嚟,唔可以話吸引唔到人流,不過同主要商場好似係新地嘅新東安廣場、長安大街嘅新東方天地,以至金融街購物中心比較,三里屯明顯都係次一級選擇! 其實太古自己都認睇錯市,正因為過去幾年太投入喺內地,反而忽略左本地市場,令佢地錯失左過去一年樓市大翻身! 事到如今都恨錯難返,太古唯有計劃,將最值錢嘅太古地產分拆獨立上市。 分析員相信,國泰航空經營未有顯著改善,太古希望加碼投資物業項目,資金壓力大,分拆係唯一選擇。 太古強調分拆太古地產計劃,仲喺考慮階段,未知係咪成事,亦未向港交所遞交申請。 作為老牌英資綜合企業,太古業務遍佈地產,航空,貿易,飲品。 但最值錢,正係地產業務,太古每股資產值中,最少七成係地產業務。 多間大行計算太古每股資產淨值介乎105蚊至接近130蚊,當中,地產業務就值一百蚊左右。 分析員話分拆太古地產體現價值,攞到新資金,亦有助日後新投資。 年報顯示,太古持有物業總樓面有2千3百幾萬平方呎。 近年重點放喺內地,當中北京三里屯被視為旗艦項目,但人流唔多。 本港方面,新項目更加少,最大型係舊年起好嘅70層高港島東中心寫字樓項目。 由於無增添土地儲備,住宅項目以重建項目為主。 太古資料顯示,嚟緊三年,投資物業資本開支70幾億,但麥格理估計嚟緊太古最少使百二億。 如果加碼投資物業、喺國泰航空經營未改善前,太古資金壓力會好大,因為截至六月底太古淨負債近320億港元。 當然分拆一面係有利體現資產淨值,不過同時分拆後,母公司就幾乎變成純為控股,咁到底係利多定弊多?

任總,Welcome Back!

闊別一個月, 任總 又再同市民會面。 「最令我覺得困難的,是不能完全「hea」下來,放不下國際金融形勢,放不下香港金融狀況,放不下金融市場對經濟民生的影響。」 我們熱切期你的活躍。

二點七事件

金融市場近日再起波浪,全球已經組成大聯盟,矛頭直指高盛證券。 高盛喺美國經濟數據前一晚,突然將第三季增長預測,由百分之三,降至二點七,以高盛寶號,全世界以為收到料,照信到底! 點知,一巴掌打埋嚟,經濟增長實際有百分之三點五,贏通全條街! 高盛經濟師已經唔係第一次,早排公布就業數據前,佢就有咁差、估咁差,點知出嚟又係好過預期。 但高盛二點七事件,今次影響力極大,美股由大跌到反彈,金,油大落大上,點之到第二日又來個大逆轉。面對唱低高開又走低、老行尊不襟講一句,「有人做市」! 高盛對經濟前景取態,近日連美國第一大報華爾街日報都關注,為免設定立場,佢地索性整幾條問題,問高盛同摩通經濟師。 高盛話,依家到年尾經濟頂多得1.5%增長,摩通就話,百分之3.5。前景方面,摩通話,美國進入強勁增長期,高盛就認為,出年經濟無令人鼓舞嘅理由! 高盛亦由「牛高」,變身做「熊高」,可能有跡可尋。除左自打咀巴,話內地經濟政策風險,令全年預測未必達標外,翻查記錄,佢地上季商品交易部門,已經將潛在風險資產,即係VAR比重調低,當時已經預視牛高可能醞釀變身。 牛高變身,今日再有新發展。佢地發表亞洲區股市明年策略報告,大件事。 佢地預言,出年股市會有調整,呼籲投資者做好對沖風險。 佢地理據係,經濟經過一輪反彈後,領先經濟指標,開始會放緩,一的經濟數據亦唔會再有幾個月前咁強勁,以出年預測市盈率15倍計,支唔支持到,好靠企業盈利。 高盛水晶球,一向參考性極高,佢地嘅坐盤交易,亦根據投資報告做決定,今次水晶球準唔準,幾個月後可以成形,但股市處於高位,大行的確有理由,同意圖將策略調轉!!大家唔好俾反彈市誤導。

第一大報

今個月本地報紙都有幾個開心消息,幾分今年初減左薪嘅報紙、好似係SCMP,蘋果同星島都答應會重新回復舊薪。 對傳媒真係紓一口氣,回復返舊人工,至少證明經營有再差落去,廣告開始肯返番嚟。 不過唔係每一分報章都做到,唔少報紙發行量出現變化,同樣情況喺美國一樣,大報排名出現左大執位。 咁全美第一大報係邊分? 大贏家係你同我每日都必睇嘅Wall Street Journal! 財經報章居然可以由Wall Street 走到 Main Street,仲超出左傳統大報USA Today同紐約時報,唔通真係股市升、美國人開始尋迷炒股貼士! 一部分啦! 不過部分肯定係要歸功梅鐸嘅經營方針。 截至9月底半年,發行公信會統計,美國379分大報發行量整體下降一成一,跌幅係十年嚟最大,顯示報業面臨更嚴峻經營環境。其中,之前十年排名一直喺首位嘅USA Today,發行量大跌一成七,部分原因要歸疚旅遊業受壓,令USA Today傳統銷售到酒店嘅強項失色。 反而華爾街日報就首次超越USA Today,成為全美唯一一分銷量超過二百萬分報章,係頭十大報之中,銷量唯一有得升報章。 拆細啲睇,華爾街日報每日印刷嘅發行量,實際只有一百六十萬分,按年都係要跌百分之二,主要係梅鐸減少左賣報到低收入嘅學校同社區,反而較著一年前著意開拓嘅網上訂閱,先至可以令華爾街日報跑贏同業。 因此可以再次證明梅鐸眼光獨到,兩年前排除萬難買入華報,當時被批評買貴貨,點之最後反而因為華爾街日報嘅網上經營模式,令到成個新聞集團受惠。 成皇敗寇,USA Today七月時候已經裁員過千人,而紐約時報喺廣告收入大跌三成下,呢個月都繼續裁員一百人,由微知著,整體經濟根本感受唔到復蘇好處。 所以我都鐘意經濟學人今期個題目:A joyless recovery!

自律

對於樓市,大家都諸多質疑,包括跳層係咪有誤導?天價係咪真? 今日四叔親自一一回應。 曾俊華話關注一手樓成交,同信息透明度問題,希望業界自律。 李兆基再次回應,話入則時,已經同政府講明,天匯八十八樓,其實係46樓。 不過既然政府出到聲要自律,唔好發放假料,四叔話日後會跳少幾層。 對於過7萬蚊呎成交,李兆基話價錢千真萬確,自己唔車大炮,外界遲下可以查。 陳啟宗上星期講過,豪宅成交價唔可信,李兆基話,佢專登問過陳啟宗係咪講緊天匯,對方回應話唔係喎..... 除咗落禾沙落實補地價外,恒基亦公布買入九個項目,合共可建樓面94萬平方呎。 四叔話,大家唔駛驚供應斷層,如果政府效率快啲,私人住宅會好多供應至真! 佢計比大家聽,單係落禾沙,已經有3000個單位,仲未計其他發展商嘅貨。 四叔仲話,如果政府再出手,分分鐘會供應過多,反而會跌價。 聽左四叔咁多言論,我有個印象就係都幾「片面」! 講下我地關注、四叔又未解答問題: 1. 四叔口中話豪宅可以推動資金流入、有利經濟,事實上係片面講法,因為由豪宅引發嘅資產泡沬,肯定係有更大為禍。 2. 至於講到政府真係效率快啲、補地價又好似發展商如願咁低啲,係咪代表供應真係會多啲?! 九十年代即使年年賣地,一樣咪發展商囤積嘅問題? 最後益左又係邊個,值得大家諗諗!

同舟

果然不出所料,挪威央行成為以色列、澳洲後另一間勇於加息中央銀行。 當地利率之前已跌至1.25厘的紀錄新低,作為全球第五大油出口國,挪威經濟早已飽受資產泡沬之苦。 驚各國政府撤出救市,資金要避險,匯市出現大拆倉。 日圓兌所有貨幣全線上升,其中兌澳元同新西蘭元呢啲高風險資產,單日升幅更超過百分之二,係歷嚟最大。 唔怪得美國舉行嘅兩年期債券反應遠好過預期,即使息率得返一厘,認購反應都有三點六三倍,係九二年以嚟第二高嘅認購紀錄,參與央行比例亦係六年嚟最多。 美元匯價反彈,一向睇淡美元嘅商品大王羅傑斯話,當同一時間太多人睇淡美金時候,反而會支持美元升勢。 作為美金大淡友,羅傑斯形容投資者,正搭上同一條船,就係買商品,沽美金,但呢個一面倒投資取向,可能表示美金可能反彈。 佢相信,股市同商品市場調整,美金會反彈一段時間,但佢肯定唔會係長期。 不過債券大王格羅斯話,美元創新低指日可待。格羅斯話,佢完全感受唔到美金會回穩,相反美金向下機會繼續存在。 短線反彈之後,美金走勢,睇息口,亦要視乎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地位前景。 美國財長蓋特納強調,美國採取正確措施支持經濟,相信一段長間時內,美元仍然係主要儲備貨幣。 但可圈可點仲有後面呢句,蓋特納話亦明白到美國必須作出承擔,包括改善財赤。 下星期,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幾時退市之外,美國傳媒近日再廣泛討論應該幾時加息。 聯儲局內多數意見認為出年第2季前唔應該加息,但為左俾市場準備,有分析估計會後聲明中,會刪除3月時開始採用低利率維持一段長時間字眼,改為低息環境會維持「一陣」。

你眼望我眼

華爾街日報今日有篇報導指,下個月三號同四號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將會討論,點樣向市場,發出「利率唔會長時間維持低企」呢個訊息。 報道指,未來幾個星期聯儲局官員嘅言論、公開市場委員會嘅聲明,可能都會提及一啲加息嘅指標。 當中包括失業率、商品價格同美元水平。 末日博士魯賓尼話,宜家美金接近零息,大量資金,透過借美元,投資資產市場。 但佢警告,一旦美元轉強,同美元相關嘅利息交易就會大幅減少,資產市場隨即會有調整,股市,同油價最受影響。 一個美國,美元貶值已經夠頭痛,但人民幣變相貶值,令區內國家痛上加痛。 華爾街日報近日更大篇幅報道,話人民幣跌勢,影響左鄰國。 有幾大影響呢? 今年嚟,南韓元兌美金升值兩成四,坡紙升值近8%,馬來西亞貨幣亦升值近一成,相反人民幣實際匯率持續下跌,區內由於仍然以出口做主導,人民幣變相貶值,焗區內國家,寧願不斷增加外匯儲備,干預匯市,都唔俾貨幣升值,避免影響出口。 無論南韓,泰國,以至馬來西亞廠家都投訴,人民幣貶值到唔合理。 最先踢爆人民幣變相貶值係索羅斯,話人民幣以同美金掛勾為主,令佢地理所當然貶值,但呢個情況唔可以長時間維持。 新加入有克魯明,佢直指內地匯率政策,係不負責任。 幾時收緊,你又睇我,我又睇你,評論話,中國睇美國,區內又睇中國頭。 不過,大摩羅奇就實牙實齒話內地無勇氣、面對經濟有可能再出現下滑嘅風險,亦因此寬鬆政策會繼續鬆,出年增長模式,繼續係銀行補貼基建。 既然內地又無勇氣,伯南克又話要部署,咁到底繼澳洲之後,第二個加息地區係邊個? 本來南韓有條件,第三季經濟增長錄得七年嚟最大升幅,不過早前央行會議,就由於擔心韓元升值影響出口,結果就拖住先。 反而有隻黑馬跑出,係印度! 當地開始撤出量化寬鬆政策。印度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同時將銀行流動資金比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到百分之二十五,當地銀行需要投放更多資金,用喺購入政府債券。 分析員指,正顯示印度當局正式啟動撤出寬鬆政策,當地央行將通脹預測,由百分之五,上調到百分之六點五。 其實好似大摩咁講,資產泡沫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問題,亦都令各國央行非常頭痛,亦都成為更重要收緊貨幣政策嘅指標,甚至比通脹更重要。 睇下幾個新興市場就知,巴西上星期面對大量資金流入,已經徵收2%增值稅,而新加坡同南韓亦分別採取收緊樓市措施。 但講到短期有機會加息,可能由挪威爆冷,因為佢地央行行長早前已經暗示,資產升值升

鴻門吹水宴

過去八日,日日財經新聞都係以樓市泡沫做頭條,今日都唔例外。 原以為政府終於做場好戲,開左個「鴻門宴」,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出手,召齊地產發展商到政府總部,討論樓市問題。 不過看整個會議,就更似開會大家坐埋一齊、大家各說各話多一啲。 連會後政府都唔敢公開表態,要以消息人士方式放風,到底會議內容有幾實質,大家都心知肚明。 消息就指曾俊華向發展商表明,如果樓市有「唔公平、唔穩定、同影響民生」,政府會果斷介入。 呢邊就話果斷,不過地產建設商就一於少理,只係話希望政府可以完善勾地機制,咁即係成個會議都係無具體成果。 事實上,能夠齊集長實、新地、信和、恒隆、太古等最高層,會面都歷時一小時,但都無法取得實際成果,唔通大家真係聚埋飲杯茶、食個包? 召集會議嘅曾俊華喺會上表明、希望樓市自然調整,如果喺業界自律嘅環境下、政府會減少干預,不過如果市場有唔公平、唔穩定、影響到整體經濟發展、同民生,或者涉及保障消費者問題,政府會果斷介入。 最好笑係政府原本一直話,豪宅價格唔影響整體樓市。 但消息話,曾俊華向發展商提及,關注近日豪宅樓價颷升、有可能拉動中下價樓宇樓價、影響社會一般市民。 政府關注樓價,但發展商就更關心土地供應。 地產建設商會話,商會係一致支持要完善勾地機制。 不過政府做嘢總好過唔做,就在金管局收緊豪宅按揭成數同估值審批,令市況回軟,周末三日假期成交大跌。 二手方面,首當其衝係2000萬以上豪宅,成交急跌三成,反而中小型樓市未有太大影响。 又且看樓市可以靜幾耐?

七仔

微軟「視窗七」星期四全球發行,有傳媒剎有介事在內地多個城市了解所謂盜版情況,說翻版貨已經成行成市,十元八塊已經有交易,這些在我看來根本是捉不到觀眾最關注的核心問題。 大佬呀,你點都買番隻,然後告訴我們到底用唔用到? 事實上、早前己有不少傳聞說破解了七仔的金籲、又說RTM技街不完善,可以更改試用版的日期,變成無限制使用,結果不久全部都變成不能使用。即使現在不少出售的翻版,在網上搜尋一下,亦不難發現大部分均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出現黑屏、死機等現象。 雖說Vista是近年經典的銷售笑話,不過Windows仍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的操作系统,Windows仍佔了全球電腦约90%。不過根據Gartner估計,當中有80%以上仍在使用Windows XP。 到底Windows 7是否可以起死回生,令微軟重新省招牌,初步看來有很大機會。 目前Windows 7與Vista最大分別,不是更先進、反而是更倒退,他們去掉了使用起來過於複雜,令系統不勝負苛的功能。 Windows 7同時省下了一些email、相申應用程式及視頻编辑程序等功能,原因是他們很多都可以免費從網上找到,反而提供了更多多媒體整合,例如支援高清電視播放。 而微軟剛公布的第一季度盈利,雖然跌一成八,不過仍然高於預期,就是由於出售的Vista,買家可以稍後免費更新至Windows 7,因此大幅刺激了銷量,表現是過去幾年最好。 事實上,而家最多人購買的視窗系統、仍然是產品已經有八年的XP,這在科技界來說是不可思議。而過去兩年Netbook大行其道,雖說對微軟業績有一定幫助(第一季盈利就遠好過分析員預期),但由於提供折扣比率遠比其他視窗產品高,因此都只是好睇唔好食的局面。 說到Netbook,電腦商可說說又愛又恨,以銷售量計,Netbook今年增長了七倍,預計銷售量達到二千二百萬部,可以說是金融海嘯的奇跡。不過以毛利率計,又令電腦商「食之無咪、棄之可惜」。 Netbook大家都明白功能有限,不過正是做到了"Good enough",上網文書寫Blog全部應付有餘(此篇也是由一部在假期中的Netbook寫出來),因此先大受用戶歡迎。 因此他們對七仔都寄予厚望,希望可以推高高價電腦的銷量。有分析員亦指,微软每次推出新的操作系统,收入都會連續四個季度可以實現雙位數增長。 當然,Vista是例外。

貴貴都買?

近期樓市有兩個觀點很令人在意: 1. 豪宅與中小型住宅屬兩個市場,內地人購買豪宅,就如收藏品一樣,是買心頭好,因此他們不會轉戰至中小型市場。 2. 香港最終會變成「倫敦化」,市中心的核心住宅會變為國際資金流入的市場,中半山、西九最終會成為內地及國際級富豪的聚腳地,港人只有逐步遷移至邊陲地段。 政府現在提出不介入樓市的理據,是目前樓價離九七年仍然有一段距離,一些偏遠樓盤如深井目前只是賣三、四千元一方呎,與九七時泡沬年代的近萬元一方呎有好大差距,而一些發展商亦企圖混淆視線,企圖解說目前供款佔收入比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遠比九七年時八成多比率低得多,因此樓市何來泡沬? 用九七來比喻肯定是不當,同一樓盤,樓齡過了十二年,樓價如何與十年前比較? 而一些屢創新高價的新盤,十年前亦不存在,政府如何監察? 至於供款比率的理據表面好像有一定道理,但前提是中小型樓價要假設保持不變。 不過這個情況肯定是不會發生,特別是那些地產商將中小型住宅包裝成豪宅開售,樓價既脫離了現實,而新盤鄰近的業主亦很容易心紅,結果是樓價愈追愈高。 最可恨的地產商,口中一邊說沒有泡沬,但同一時間就以"泡沬價"出售單位,目標就是要吸引內地富豪,賺取更高毛利。 面對目前情況,政府實在不宜再嘆慢板,有三方面工作必需盡快進行。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環球特別是內地資金泛濫下,豪宅仍然會掃高,而港人愈買愈遠亦會是事實。 因此,政府需要大幅提高豪宅的印花稅,例如二千萬元以上的物業,印花稅應大幅提高,壓抑泡沬的效果,肯定要比降低按揭成數高,亦有利增加庫房收入。 與此同時,政府有責任協助首次置業人士,例如提供極低息貸款,至於重新推出居屋就無謂啦,由市場自行決定到底要選擇什麼單位吧! 最後當然是優化土地供應,例如我們再三提出的改善勾地表制度,而定期賣地也是可行的,主要當然不是增加供應(因由拍賣至落成通常需要四年時間),反而重要的是有一個機制可以告訴市場,未來的供應會有什麼變化,有了這個預期,無論用家及發展商都可以作出部署。 至於一些技術修訂也可以減少吹噓弄假,例如在賣地/ 批地條款中,加入要求發展商要公布平均開售價,避免了一些所謂「交叉補貼」的成交個案,令傳媒只追捧一些所謂天價成交、而陷入發展商的吹噓陷阱之中。

活化

圖片
大家有無去過北京朝陽區的798藝術區? 此區原為北京第三無線器廠,今天有部分工廠運作仍然保留,不過由02年開始,由於原有的廠房逐漸遷出,開始漸漸吸引一批搞藝術的人聚集,加上空置廠房租金低廉,地方又大得可怕,於是逐漸形成一個專搞文化藝術的集中地。 我初到798時,的確被這個區的巨大規模及大量的藝術「倉庫」所震懾,一進門口見到的巨大頭像、隨意散落街頭的印象雕刻、還有那些有近二十多呎樓底、由工廠改成的巨大攝影展覽。 如果沒有這種巨型的展覽場地,那些由攝影、雕塑、泥像、繪畫、國畫、以至大型雕刻,很難想像可以如此擺放在一起,形成這種獨特文化藝術的集中地。 由七十年代開始,香港人發揮的創意,令我們曾經在電影、音樂、電視製作、工業設計及玩具產品一度領先全球。不過隨著全球化及政策傾斜,令資源一味集中在金融業及地產行業,創意工業幾成為夕陽工業,亦令第三、四代人沒有發圍機會。 近年發揮工廈用途較好的、要數海怡一些工廈,在繳交地價後最初重新規劃為大型傢俬的展銷場地,不過隨著增加不少中產消費群,一些精品、名牌outlet開始進駐,更增加了一些紅酒倉庫、兒童用品、以至美食、寵物活動場地,絕對可以花上一整天令人樂而忘返。 現在推出的政策雖然是遲了一點,但我們著實期望,以往在市區需要大地方的創意工業、如運動相關行業、寵物活動場地、Game場、展覽會、甚至好像798般的巨型表現藝術及演藝,都可以在工廈實現,令本港可以真正發揮創意之都的美名。 唯一叫人擔心的是、香港人過去慣常鍾意炒炒賣賣的作風,會否蔓延至工業大廈。由近日的投機活動來看,有不少人認為工廈有頗大升值潛力,認為資金會由乙級商廈轉移至工廈市場。 如果最終因為資金過分追捧、令到創意工業反而無法支付高昂租金,就會令政策再次淪為小數人獲利工具,當局始乎需要考慮一些限制措施、例如提高改裝工廈轉手的厘印費,以減少投機活動,免政策本末倒置。

一代deal王

能夠喺華爾街,呼風喚雨三十年嘅人唔多,佢一定有分,就係被喻為現代併購之父嘅沃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老牌投行瑞德Lazard行政總裁,上周三病逝,終年61歲。 擁有現代併購之父嘅稱號,名不虛存,30年嚟參與過千宗併購交易,涉及金額高達二千五百億美元,即係接近二萬億港紙。 得意之作包括促成私募基金KKR,喺89年收購煙草食品商Nabisco,涉資達到314億美元,刷新當時全球收購交易最高紀錄,二千年,美國在線AOL同時代華納合併,都係佢一手策劃。最新併購項目,就有美國卡夫食品對英國吉百利嘅一百六十億美元收購案。 其實佢名聲譽滿華爾街,好大因素係佢開創眾多併購技巧,開闢敵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仲有反噬防禦 Pac-Man defense,即係令被收購一方反客為主,收購番出價一方,呢個「食鬼」招數,投行大哥都話令人聞風喪膽。仲有一招「鎖起」lockups,銷起最有利潤嘅部分,都係佢嘅唸頭。 佢擅於運用心理威嚇戰,將收購合併變成藝術,英國金融時報形容,沃瑟斯坦收購策略特色係「大膽、機會主義、利用對手弱點」。 講少少佢嘅背境,Wasserstein係東歐移民後代,16歲就讀大學,喺哈佛攞到法律同商學學位,77年加入投資銀行第一波士頓,開展佢一生併購生涯。 喺佢領導下,Lazard 05年上市後,股價累積升咗近八成,與投資大哥高盛不相伯仲,佢離開後,暫時嚟睇股價相對平穩。 商場長袖善舞,家庭生活都好豐富,年初第四度結婚,妻子係美國首名華裔內閣部長趙小蘭嘅妹妹趙安吉,仲有佢同前三任妻子有六名細女,Wasserstein喺《福布斯》美國富豪排行榜中排147位,身家估計達22億美元,睇嚟佢嘅財產將會點樣分配,都將會係一個焦點。

將貨就價

相信大家有看今早特首上電台,都會留意第一位加入電台觀眾是位小姐,自稱是醫生、男友是律師,她說自己買唔起樓,所以政府對樓市應該襟下。 原來這位小姐口中的買唔起樓,最初是話在中環「買唔起」,之後先修正話在港島買唔起。 如果按同一道理,情況一如回到十年前,當時中低下階層買唔起樓,於是我們有八萬五。 今天難道我們就可以合理化這種不理智的致治訴求? 這點將會是非常危險。 不錯,今天不少內地人由於有自己辦法,將阿爺釋放出來的龐大資金投到股市樓市,但我們總不成要求政府壓抑這類投資需求,畢竟香港最自豪的、就是資金自由進出。 其實一個城市發展,特別是以吸收各地人材為主要動力的城市,沒有條件的人,當然是要居住外移的情況,就算是香港、過去也不是經歷過新城市發展、以及新移民遷入悲情城市天水圍? 又有誰說在中環返工,就一定可以住在中環? 施老闆提出了不如由政府撥地,給予一些地皮只准興建予港人購入的房屋,這個建議其實只是將居屋翻生,但如何撥地、入住資格又如何界定? 為免又一次浪費資源,倒不如向港人分派置業券要簡單直接得多。 特首說日日看著個樓市,如果真係有咁做,就應該一早發現現行勾地機制有很大問題。我們早在幾個月前已一再提出,眼見樓價飊升,發展商唯一忍手唔勾地,原因只有是勾地機制對勾地者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要承擔樓市高位回落可能面對地價風險(勾地者不旦要先付上按金,如果拍賣時未有人承接,政府可以要求勾地者照底價購入地皮。),因此優化勾地機構是必需進行,而家雖然遲了半年先進行,但總好過什麼也不做吧。 不過講到真正改變香港營商生態,莫過於由改變工廈用途入手,對於此項措施我們確實有很大期望,留待下次再談吧。

最危險的總編輯

「財經」雜誌總編輯胡舒立為主的一批高層集體辭職﹐成了內地傳媒近日一個矚目焦點。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呢次大規模辭職的起因是以總編輯胡舒立為首的《財經》員工和出版商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聯辦)(SEEC)在從商業策略到編輯理念等諸多方面意見失合。 財經雜志逾百名經營團隊成員中約有三分之二在十一國慶節前夕遞交了辭呈。 注意財經雜誌已經一段不短時間,當初反而由被它的社會及政治新聞所吸引,特別是03年財經雜誌在中央重重禁令下、突破報道了沙士的神秘面貌。到06年社會基金案更令財經雜誌聲名大噪,案中涉及如陳良宇、邱曉華等人一一下馬,更牽連到副總理黃菊,財經的影響力可說是一時無兩。 事實上,《財經》可說一直是在探視政府底線﹐它所擁有的高度獨立性是內地非常罕見。胡舒立在1998年時創辦了這份雜志﹐由於它發表了一些調查性報道、有時更質疑官方觀點,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少迴響。 而為雜誌管理其廣告業務的財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eec Media Group Ltd.)帶來了快速的收入增長。財訊傳媒是聯辦旗下企業﹐在香港上市。 胡舒立是一位在國內擁有極高民望的傳媒人,非常擅長揭發醜聞,但同時又要面對內地巨大壓力,過去幾年中《財經》也有幾期雜志被政府撤下。 據華爾街日報說,最近胡舒立與聯辦之間就廣告收入的分配和《財經》的內容出現了矛盾。 消息說﹐胡舒立希望繼續提供廣泛的新聞報道﹐有時可能會挑戰中央接受的極限﹔而聯辦則希望內容侷限於金融數據﹐回避有爭議的問題。 近日的導火線據聞今年聯辦曾致《財經》編輯一份內部文件,要求進一步縮小報導範圍,引成了加劇了緊張關係。這種矛盾更因7月份的新疆騷亂事件而進一步升溫。 不過據了解胡舒立的人說﹐如果她離開《財經》﹐她的目標會是和《財經》的編輯人員、總經理等人一起﹐創立一個新的媒體機構。 當然小超人夥拍財經、拓展內地中文版彭博,似乎就會有一定阻力。或者他可以直接找胡舒立也說不定。 話說回來,如果涉及財經的傳聞是真的,這就反映了胡溫似乎面對更大的言論控制。 內地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胡溫在改革民生經濟等局面時候,政治上仍在面對不少反對勢力,胡溫為了妥協,因此政治上或面對傳媒呎度,一向是迫於隻眼開、隻眼閉(當然,你可以挑戰這種說法只是自欺欺人......)。以近日中央對傳媒及異見分子的取態,似乎胡溫真的是處於下風。

微觀

今屆諾獎在學術圈內,一樣爆出尤如奧巴馬取得和平獎一樣的冷門,叫人大出意外之餘,實際又非無跡可尋,這點留待最後再說。 今年兩人的研究重點,均是以產權及交易成本理論,去解釋如何在公共資源及組織架構上、做到更符合市場效益。 Dr. Ostrom以政治、經濟及法律框架,去解釋環境資源及如何有效運用,例如對一些樹林及湖泊等公有資源,由使用者自行進行管理,往往可以比由政府管理更有效率,成功挑戰所謂「公有產權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 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在沒有產權界定的公有資產Public Goods下,由於每個使用者都會盡快謀取對自己取有利的行為,結果是未熟的香蕉會被人取下、湖泊未養大的魚苗會被過分採捕,所謂的"悲劇"就是指社會資源被浪費。 因此,過往的經濟學告訴我們要達到成效平衡,一個方法是將產權清楚界定,由擁有者執行私有產權的權利。另一個方法是當成市場失效、由政府界入,向使用者收取稅項或收費。 Ostrom並非要否定產權的有效性,不過她發展出一套新的理論,證明資源使用者在長時間的公同利益前提下,是可以有效管理資源,甚至比政府介入更有效率。 當然模型最重要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套積極參與及可執行的規則。Ostrom提出,一旦有相關制約,即是無巨大的利益,使用者仍然表現出令人驚奇的投入及願意花時間進行互相監視,最終令社會受惠。 至於Prof Williamson,正如雷鼎鳴教授所言,是近代相當受重視的經濟學者,他提出公司的理論,特別是通過架構及從屬關係,是最有效作出決策及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 從他的研究發現,一些大型機構,他們的存在純粹是有利股東、工人、供應商及消費者,但不一定是有利整個社會或經濟,因此對這些機構一定需要加以監管。 很明顯,今天這個研究對那些"大到不能倒閉"的銀行,是非常有意義。正如另一位早在87年取得諾獎的得主Robert Solow說,Williamson的理論早就證明了那些投行、為何會做出如斯愚蠢及高風險的行為。 Williamson的研究亦指出,部分行業較適合將部分業務外判、部分應由內部生產,換句話說是界定了企業的boundaries。 介紹過兩位經濟學家後,想再補充一點:其實這類解釋社會行為的產權及行為經濟學派,過去近十多年均未有大師再獲獎項,倒數就要數回86

黃金戰士

彭博今天有專文,說到各國央行大手減持美元,令到歐元及日圓在新增儲備貨幣比例增至63%,相反美元在儲備比由63%降至37%。 這個數據可以說是相當驚人,比例是前所未見。 克魯明是貿易方面的專家,因此他出面撐弱美元是不無道理。正如他之前也說到,要經濟快速復蘇,除非我們可以找到另一個星球可以進行貿易,否則經濟難以出現V型反彈。 至於美元急跌另一個結果,當然是金價急升,雖然一度由海嘯前一千美元一安士,跌到去七百美元已經有好大支持,而家仲創埋新高,你話對抗海嘯可以唯一唔跌,係咪只有佢! 今期經濟學人都提出左幾大疑問,點解金可以跑贏咁多種資產? 表面睇當然係擔心通脹,因為黃金係最好抗通脹工具。 不過經濟學人話,國庫券有同樣抗通脹功能,但債券市場不旦毫無反應,由長債反映,未來二十年平均通脹都只係預期有百分之一點九,完全講唔通。 至於咩澳洲加息、同埋黃金基本供求關係,經濟學人話全部都無咩關係。 因為黃金產量年年有增長,以珠寶計同期需求更大跌近一成四,所以婚嫁增加需求講法、亦都不成立。 當然最後數到投機炒買,特別係過去一年黃金ETF大行其道,而家全球ETF黃金儲量,增加到八百四十萬安士,即係相當於八十七億美元,以過去兩年升幅計,係急升左一點一倍。 但呢個都係解釋唔到最基本問題,點解投資者要揸金? 講到尾都係擔心各國大印銀紙,令到美元不斷眨值,呢個都係商品大王羅傑斯,近日轉軚「唔買又買」金嘅原因,佢睇金價十年後會升至二千美元一安士,不過講到「最牛」,應該要數里昂,原因係黃金可以對沖「金融崩潰」,因此目標利害啦,三千五百美元。 不過係呢個長期目標喎,大家唔好咁認真。 可以睇下被任總稱為「好好睇、但唔好盡信」嘅貨幣戰爭第二集「金權天下」,其實喺全書嘅最後一章,都預言左,美元喺2020年崩潰之後,各國喺無選擇之下,只有重回「金本位」制度,不過由於金嘅開採速度遠遠追唔上經濟增長速度,需要另一種新興貨幣作為輔助。 「宋鴻兵」就幻想由「炭排放權」作為新興貨幣,而結果就會係包括中國在內新興國家會成為大輸家,因為由發達國家、包括由美國操控嘅IMF,而家持有超過三萬噸黃金、相反中國只係持有一千噸左右,加上中國喺「炭排放權」嘅談判上絕對處於劣勢,所以中國最終都會係輸家。

大熱?

世事無奇不有。 奧巴馬大冷爆出,取得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真的如此冷門嗎? 我總係覺得,奧巴馬當選後,世界比起布殊和平得多...... 以賠率計,奧巴馬一賠十八,雖然遠低於胡佳賠率,不過都總不算太冷吧? 至於今屆邊個係諾貝爾經濟學獎? 金融海嘯後,金融市場新秩序,亦令得主誰屬更備受關注。 要實用,理論,同創新三方面都要俱備。全球咁多經濟學家,要揀,都幾難! 舊年克魯明爆大冷,今年不少人再接再勵,再貼一批極具機會攞獎嘅經濟學者。 先看由 Ladbrokes 所作的 賠率預測。 大熱,一賠二有芝大的Eugene Fama。 佢被認為是Father of the efficient market theory,最簡單解釋就是決定資產價格的理論。 一向以準確預測揚名的教授Hubert Fromlet,話 Fama既有優勢亦有不利因素,有利的當然是過去一年全世界一窩蜂要找Model決定有毒資產價格。 不過數學模型是假設人是理性,當然金融海嘯告訴我們這個絕非事實。 至於其他熱門尚有哈佛的Robert Barro,以及創出S&P Case Schiller樓價指數的 Robert Schiller。 前者是近年學說再次受重視的諾獎得主Robert Lucas的同門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代表人物,賠率是一賠七。 至於因為看不過眼、認為全美都沒有一個具指標性樓價指數,決定自行研究的Schiller,亦因為提早對次按作出警告,而受到市場注目。 而佢去年整理有關文章,編輯而成的"The Subprime Solution: How Today'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ppened,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亦深入分析了次按的來籠去脈,很值得一看。 至於路透亦揀左幾大熱門,包括蘇黎世大學嘅Ernst Fehr,同加州伯克來嘅Matthew Rabin,屬於行為經濟學攞獎嘅熱門人選。 但零二年,已經有同系學者獲獎,估計未必咁快再有份。 另外兩名大熱係耶魯大學嘅「諾德豪斯」,同哈佛嘅「書茨曼」,兩人都係環境經濟學代表人物,所謂環境經濟學,就係利用經濟理論,點樣達致環保目標。呢門經濟學,近十年嚟相當流行,每年都有人貼環境經濟學會有代表獲獎,但每年都落空。 至於最後三位大

反貨幣現象

擔心全球央行大印銀紙推高通脹,加上美元疲弱,紐約十二月期金同現貨金都升破晒紀錄高位。 交易員話,金價嘅升勢,唔只係美元疲弱所致,而係一次「反貨幣」現象,即係資金幾乎由所有貨幣流向金市。 除左投機因素,紐約時報話,實金、特別係「金磚」都有供不應求。 各國央行唔願意再沽金,而佔左全球兩成實金需求既印度、啱啱踏入嫁娶高峰期,進一步推高黃金需求。 至於另一個因素、就係近年市場流行既黃金買賣基金ETF。 大量黃金相關產品推出,令到金市供不應求,全球最大黃金買賣基金ETF,由於成交大增,需要增加黃金儲備,應付實物交收。 呢類基金由於部分要持有實金應付贖回,都有金庫儲存實金。好似全球最大嘅黃金上市基金「SPDR」,喺截至星期三,黃金持有量已經超過1100噸,比星期二增加8點8噸。 呢隻SPDR舊年八月上市以黎,每日平均成交超過2百萬美金,係本港成交量最高嘅ETF之一。 當然看好金市的仲大有人在,瑞信最新調查訪問左180名對沖基金經理,超過五成話,出年會加碼,買商品。 星期二先話過唔會喺現水平、買金嘅商品大王羅傑斯,由於眼見金價愈升愈有,而家改口話唔排除會追入。 仲話十年內,金價會見二千美金一安士。 羅傑斯認為投資市場當前局面,係全球特別係美國大印銀錢造成,嚟緊通脹一定會係大問題,佢建議投資者最好手持實質資產。 而美元持續疲弱,問題已愈見惡化,更引發多個亞洲國家大規模聯手干預匯市。 華爾街日報報道,包括南韓、台灣、泰國同菲律賓央行都有喺市場干預美元跌勢,避免本身 貨幣過分升值損害出口。 辛俄羅斯同馬來西亞央行都傳有出手阻撓貨幣升值。 不過有交易商話,由於預計美國經濟仲係持續疲弱,利率會維持長時間低企,相反亞洲區多國貨幣政策都有收緊跡象,相信干預匯市收效唔大,區內貨幣兌美元仲會再升。 本土方面,美元下跌,亦引起美國政界關注,就連奧巴馬都四面受敵,連唔識經濟嘅前阿拉斯加州長「佩琳」亦向佢開火。 報道話,美國政界近日愈嚟愈擔心,美元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美國大傳媒,包括CNBC亦討論聯儲局有逼切性介入,拯救美元,包括加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就暗示,美元可能步英鎊後塵,失去主導地位,佢更提到,相比上一代,美國喺全球經濟影響力已經下降,中國會成為經濟第一大國。

邊有咁好景.....

澳洲突如其來嘅加息,引發左全球復蘇憧憬,華爾街日報形容,股市、商品市場都出現瘋狂式暴漲。 但事實係咪咁樂觀? 經濟學人話,正如大部分經濟學家認同,澳洲加息有本身特殊因素: 經濟從來未出現衰退,失業率低企、樓價第二季急升百分之五,而且近日升幅加快,更重係澳洲地理上靠近亞洲,商品喺出口佔嘅比例由兩成增至四成。 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兩極化,部分喺資產價格推動下,好似澳洲、新西蘭、挪威、同加拿大,係有條件加息,但歐美遠遠未有呢個條件。 華爾街日報話星期二全球資產價格急升,只係反映投資者喺憧憬環球經濟復蘇、同擔心雙底衰退之間。 但更令人擔心係美元弱勢,投資者而家只係傾向睇資金流入風險資產、但實際美元長期下跌,只係會令資金最終流出美股。 著名投資者索羅斯話,唔好對經濟有過分期望。 索羅斯話,全球最大經濟體系美國,經濟復蘇道路漫長,佢話,美國消費者負債過高,更形容整個銀行業仍然處於破產邊沿,影響經濟前景。 索羅斯話,美國目前無條件撤出量化寬鬆政策。佢批評,市場只係當舊年嘅金融海嘯係一場惡夢,事後就完全忘記,唔吸取考訓。 同索羅斯一樣近日不斷發出警告嘅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羅奇,喺金融時報撰文,亦都痛斥市場只係有短暫記憶,好多人都忘記左舊年嘅教訓,唔記得全球經濟仍然係陷於嚴重不平衡。 羅奇話,當市場以為可以無視呢啲教訓時候,只會為下一次危機做成更大陷阱。

巨人

高錕早喺六六年發表光通訊理論。 四十幾年後先得到諾貝爾獎。 相信全世界最有資格評價高錕,要數同樣攞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嘅楊振寧。 「He is so charming, brilliant man, every year we diappointed until now.」 簡單講,就係一切來得太遲。 高錕喺八七年至九六年,出任中大校長。 中大百幾個師生,為高錕呢位前校長舉杯,慶祝佢得到呢個榮譽。 中大會用高錕發明嘅光纖技術,將慶祝片段傳送喺美國高錕。 高錕喺獲獎後亦話,有賴光纖出現,令到佢得獎嘅喜訊,得以瞬間傳千里。 高錕喺60年代一篇論文、提出咗一種石英基玻璃纖維、可以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建立光纖通信嘅雛形,奠下重要基礎。 不過在論文出現初期,根本無人重視,甚至刊登的期刊,亦只係用咗半頁紙介紹佢嘅理論。 但經過時間歷練,證明佢嘅理論革新咗通訊模式。現時全球嘅光纖數目,足以圍繞地球、超過二萬五千次,並且以每小時數以千公里計嘅長度增長。 /////////////////////// 作為中大人,亦要自我懺悔。 當年亦有對校長表達過不滿,當時最主要的衝突,除了不滿來自校方對六四態度的含糊外,印象中,最多怪責是校長對中大要「四改三」,並沒有多大堅持。 由於當年只有中大是四年制,作為學生當然是有一個堅持,認為傳統不可破,無可發洩下只有找校長出氣,特別是我們眼中的校長是如此軟弱、如此不濟。 因此,在九三年,中大三十周年校慶開放日,出現高錕致辭時,幾個學生衝上台搶咪,抗議佢出任港事顧問。 當日校內好大聲音,要處分學生,但高錕無咁做。 少年時少不更事,以為息事寧人就是怯弱、隨和不與人爭利就是缺乏雄心,到人年紀大了,才明白這方是處世的大智慧。 到今天校長身患惡疾,才取得這個榮耀,我才驚覺原來當年在大學超市,見到校長同太太嘅背影,才明白這細少身形下,原來是一個巨人。

A級行長

原本估最快下個月先加息,澳洲儲備銀行突然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 開會後決定加息四分一厘,官方利率,由3厘嘅記錄低位,加到3厘25,係舊年三月以嚟首次加息。 澳洲央行話,全球經濟開始復蘇,非常低息嘅時期,已經過去,澳洲會逐步減少之前推出嘅刺激經濟措施。 澳洲成為首個G20國家加息,較早前獲Global Finance Magazine評為全球A級央行行長嘅澳洲儲備銀行行長史蒂文斯,自從舊年金融海嘯以嚟,多次快人一步,舊年就係由佢帶頭大幅減息一厘。 舊年雷曼出事後至今年年初,澳洲央行快速減息,令澳洲息口降到三厘嘅記錄低位,之後眼見樓市泡沬愈滾愈大,史蒂文斯多次暗示,低息環境唔會維持太耐。 成為G20首個海嘯後加息國家,史蒂文斯亦被封為最鷹行長之一。澳洲報章頭版報道加息時形容,密月期已過。 財長斯萬更多口講左句,央行突然加息,即係陸續有嚟,澳洲家庭從今以後,生活艱難。 不過市場對今次加息KICK OFF,似乎反應不大,大家真係當退市無料到? 好似金融時報咁講,去年澳洲央行是最快手減息減息國家,而家大家覺得由佢帶頭減息是理所當然。 袋鼠國行出第一步之後,分析界暫時共識係歐美息口短期繼續沿地踏步,最快出年下半年先夠膽郁。相反亞洲區息口年底,就會開始回升。 匯豐就話,南韓,台灣,叫緊糊。 如果睇通脹數據,印尼,印度,菲律賓,越南,通脹數字都係極高,單以通脹呢字睇,上述幾個國家,都係加息高危地區。 區內基金界,早喺兩個月前,買左條加連贏。就係澳洲,搭南韓。次選係印度,搭印尼。 大行之中,除左匯豐外,野村亦買南韓會係第二個加息嘅G20。 有專家話,南韓元目前已經出現央行唔願意見到嘅升勢過急情況,如果加埋息,情況會失控,係左右南韓加息時間主要因素。 如果有留意,喺Global Finance Magazine啱啱選出最佳央行行長中,南韓央行行長「李成太」同台灣央行行長彭淮南亦係同列A級! 同樣係A級仲有全球第一個加息嘅以色列央行行長,八月時將利率由歷史低位0.5厘加息四分一厘,已經警醒了市場,控制通脹的重要性。 更令外界關注,係祖國政策。雖然仲係國慶長假,但內地網亦大篇幅報道澳洲加息情況。令人聯想,內地亦想效法澳洲,提早加息。 要留意係,長假後內地又步入數據高峰期。內地傳媒近日吹風,出口,同物價第四季止跌,加息條件開始形成。 但熟識內地政策內地學者話,人行最先,只會係加存款準備金率。

試水

油價一向用美元做報價單位,不過隨著美元指數屢創新低,去年開始已多次傳出產油國有意改變買賣單位。 英國獨立報今日有篇相當耐人尋味的報道,指中東產油國,連同中國,俄羅斯,日本,法國,以至巴西召開左多次秘密會面,佢地討論左多個方案,目標就係計劃放棄用美元做買賣單位。 報道話,秘密會議建議會用一籃子貨幣取代,包括人民幣,歐元,同日圓,以及黃金,作為取代美元單一地位。 一說到秘密會議,市場分外會有想像力,所以報道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唔理報導有幾可信,即時作出反應,美元兌歐元更出現大插水。 獨立報就話,佢地消息獲得嚟自中東、以及本港嘅內地銀行界證實,預計一旦落實,需要九年時間過渡。 不過喺報導中提及嘅多個國家,都即時否認,沙特央行行長話,報導係「絕對錯誤」,俄羅斯亦否認有參與討論。阿聯猶央行話美元喺石油貿易中,地位係難以改變。 事實上,隨著美元轉弱,各國對美元係「食之無味、但又棄之可惜」,因此雖然石油期貨合約好大機會會同一籃子貨幣掛勾,但呢個過程會係非常漫長,而家唔排除只係測試市場反應,美元亦不宜看得太淡,以免做錯邊。

土炮勝洋貨

經濟差,股市無理會經濟專家警告,今年嚟大幅反彈。 投資銀行收入水漲船高,邊間I BANK最賺錢,如果連埋坐盤,發債業務,一定係高盛。 但如果將範圍收窄,高盛無分,摩通亦唔入流! 如果單睇I BANK新股包銷業務,即係淨係協助新股上市,兼負責埋包銷,出符意外,最賺錢I BANK排名榜,出現有統計以嚟,都未出現過嘅情況!! 排頭位就係佢...中金,第二位係中信證券,第三先輪到大摩。 今次係九五年,有同類統計以嚟,首次有中資行上榜首五大。而且一上就上到頭兩名! 講下背景,中金係首間中外合營嘅內地I BANK,建行係大股東,其次係大摩,阿頭就正係朱鎔基個仔,朱雲來。外界雖然批評佢獨裁,唔聽人意見,搞到原先埋班嘅大摩人,走得七七八八,但佢近年一手包辦中石油,工行等IPO,基本上一有大國企上市,總有中金分。 中金海外個名雖然夠嚮,但如果講內地網絡,始終唔及中信證券果皮。話曬中信證券先係內地第一大行。 中金今年嚟新股包銷額有183億美金,令佢地高據全球榜首,排第二嘅中信證券做左43億美金IPO DEAL。 但如果按包銷宗數計,中金今年嚟得三單DEAL,至於中信證券多一單,有四單。 三,四單DEAL打天下,正好反映係內地今年係全球新股集資最多嘅市場,加加埋埋過千億人民幣,佔全球集資額過半。 全球最大集資額新股,包括中冶,同中國建築,就令兩間土炮行成為全球榜首。單係中冶,淨係包銷費用已經超過一億美金,佔全球今年包銷費用百分之4。 新股之外如果加埋批股,再融資,同其他收費,中信,同中金都唔失禮,全亞洲名列第四,同第五位。 排頭係大摩,反而高盛無分。 分析指,匯豐世紀供股,因為當係歐洲DEAL,作為包銷商高盛,無計入亞洲入面,否則,中金會剔出頭五大。 由於內地推國際板,兼且有創業板,外界估計,包銷排名榜,繼續會由中資行領先。 土炮一舉成名,除左中金外,中信亦密密領軍,據講,舊年唔少做歐美大行嘅海歸派被裁,中信就將呢的棄將收歸旗下。

十月熊踪

踏入十月,國慶之後有中秋,對於股市嚟論,連續三季大牛市之後,我地再論BULL AND BEAR。 低息,資金多,無出路之下,股市突然養得肥肥白白。 傳統第四季,特別係十月,屬於資金重新調配高峰期,兼且基本因素重視情況增加,外界認 為今年第四季係嚟緊市況發展嘅關鍵月分。 無需求神問卜,茶飯不思。我地總CALL到的名家指點一番。 新興市場教父麥樸思話,中資股仍然具備實力,但衰在估值到依家已經太貴。 羅家聰更話,原本佢以為恒指可以上望二萬三,但幾次上唔到,似乎見左頂,後市可能要跌 番3成! 青姐就認為,個市二萬一已經升到去盡,繼續睇淡唔好淡,因為市場仲係太多錢。 相反,近期對後市極牛嘅沈大師就話,之前咪又係驚會跌市,結果都無野,今次都係震下,上望仍然可以見二萬三千點。 三對一,睇淡多,睇好得一個。 牛贏左三個回合,從估值,企業盈利,同基本因素睇,熊仔最後一回合要贏,絕對可以有把 握。 經濟學人對今年嚟,毫無基本因素之下,出現牛市仍然唔甘心,佢地今期就發表兩篇文章,重提熊市存在仍然有實際因素支持。 經濟學人表明,市場本應係要悲觀,只不過係大規模嘅放水養魚,扭曲左市場情況。經濟學人話,美國近期數據,進一步引證,呢隻隻熊,一旦食飽,隨時出沒。 透過大規模印銀紙放水養魚,股市錄得六成升幅,呢個水平,以往要三年時間先可以達到。 問題係,印銀紙機已經停止運作,經濟未有條件創造新一批財富之下,市場無新錢,支持唔到股市再升。寬鬆政策一旦撤回,市況更會大見真章。 華爾街著名銀行分析員MERERITH WHITNEY就親自撰文,話整個信貸危機未完成,依家只係過左一回合。佢話,之前印咁多錢,都只係救到一的大型機構,但中小企信貸收縮問題日趨嚴重,而美國中小型,僱用美國五成總員工人,依家問題唔係外界諗得咁樂觀。 衡量股市平貴睇PE。近期市場出現一個現象,就係重新重視歷史市盈率,因為嫌預測市盈率做嘅盈利預測太樂觀。一睇歷史市盈率就大件事,無論區內以至美股,都過廿倍。 講到經濟學人,佢地今期提出左一個新觀點,就係所謂「新常態」New Normal嘅經濟壯況。 即係政府「慷慨」增加開支,但失業率持續攀升、產能仍然空置,單靠提高庫存,根本唔能夠支持企業盈利增長。 經濟學人提出,更重要係全球開支上升、但根本解決唔到家庭收入下降、以及對未來預期嘅下降。 佢地認為,各國政府首要任務係要提高私人消費。如果政府喺消

改朝換代

正式完成任務,踏出金管局辦公室。 任總,再次多謝各界支持,指今天的他真的可以做到如釋重負。 看到任總雙眼眼紅的說,心底最關心係香港金融發展、最大願望仍是香港發展金融中心地位,而一生最榮幸的就是服務市民。 任志剛話,日後可以繼續聯絡佢,就是透過他的個人 網誌 。 從市民的留言、可以看到市民對這位總裁還是有一分敬重、有點的愛戴。 改朝換代,政治嘅現實。今日此情此景,猶如十二年前,大雨夜之下,英國下旗歸國嗰時一樣,都係一段歷史嘅終結。 任去,陳來。 金管局一班同事苦心經營之下,送別晚會,刻意安排一節交捧儀式。 以後陳德霖就係金管局總裁。離別依依,但往前看,無論金融界,定傳媒,都對陳德霖有一番期望。 由靜修,到渣打,從渣打,到特首辦,陳德霖可能搵到佢最想要嘅野,以後十蚊紙有佢簽名,外匯基金由佢話事。 沉默,亦可能心藏不露。 大家都可能唔知佢想點。倒不如嚟個攞命陳上任後,三大猜想。 聯匯兌換保證範圍7.75至7.85,係其中一個猜想! 銀行界中人話,陳德霖對雙向兌換保證一直有唔同意見,認為只需要為匯率設定下限就夠,無需要規定港元唔可以升到邊個範圍。 江湖傳聞話過,任陳兩人,正因為呢個問題糟過,往後發展係,攞命靜修,任總搞左過雙向兌換保證。 觀察家話,目前環境唔會令制度有變,但一旦遲下形勢唔同左,例如人民幣升值,通脹壓力,都會觸發攞命將機制還原。 攞命喺無民望之下上任,同白頭任備受愛戴,高下立見。 阿爺會唔會送個禮俾攞命陳,攞威? 中環界話,完全有可能,從政府宣布攞命奪標,人行銀監隨即發稿示好,可以睇得出,阿爺都幾睇攞命。 可以肯定,人到禮到嘅話,香港人民幣業務可以更上一層樓,最簡單,可能先擴大人民幣存款額。 更深層次,可能放寬多的內地資金到港。況且,攞命內地人脈網絡比白頭大。大禮賀攞命,似乎指日可待。 由串,變暖,白頭成功將金管局呢度門打開。 作為新聞界,諾文係咪維持到呢種關係,仍然要聽其言、觀其行。

My Way

圖片
AM78,十六年嚟每日載著任志剛,到星期四,坐架依舊,人面全非。 任志剛說,唔捨得嘅心情係唔捨得班同事啦,亦會無左秘書同司機,但佢話呢啲係人生嘅過程,都要適應。 由7.8聯匯。 亞洲金融風暴夾高拆息至三百厘。 九八年,政府過千億入市。 舉凡香港金融史上重大嘅決定,佢都有分參與。 任總說,佢不會抱憾,個人只係向前看,無向後看。 告別有即,任志剛話令佢擔心係利用香港,發展內地金融業呢個方向,到今時今日並唔係內地主流意見。 「我成日擺口邊,一國兩制下,有兩個金融制度,兩個都可以為國家作出貢獻,取長補短,邊個好就用多啲,作為試驗平台也好,作為資金融通平台也好,應逐要多啲考慮多利用香港,呢個咁嘅概念,呢個咁嘅理論基礎,我可以講,係唔係話一個主流意見,仲未曾成為一個主流意見,我好想佢成為一個主流意見。」 到離任前一刻,這位任總仍然關注香港會否被邊沿化。 我們製作了半小時「任總. 別了」專輯,安排在今晚七時半出街,重播時間就在十一時半及凌晨兩點。

最佳央行

一場金融海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以進取嘅「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救市,被認為係力挽狂瀾嘅英雄。 對唔住,原來喺一分「Global Finance Magazine」做嘅最佳中央銀行家選舉中,伯南克排名只係「C」級。 雜誌話,伯南克過去一年喺經濟危機之中贏得名聲,但唔好唔記得,呢場災難佢有分一手做成,更重要係而家大量印銀紙嘅救市措施,會為下一次危機帶來更大災難。 真正被雜誌選為最佳中央銀行,係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佢被評為「A」級,原因佢喺舊年金融海嘯最嚴峻時候,可以抵受著外界批評,喺減息同對抗通脹之間取得平衡,為經濟平衡復蘇打好基礙。 同樣選為A級嘅央行有澳洲央行行長史蒂文斯,以及喺東歐之中最進取減息嘅捷克。 最佳央行仲有今年八月,作為全球第一個加息嘅以色列央行,雜誌表揚佢致力抵抗資產泡沬。 其他入選亞洲央行有南韓同台灣,不過本港金管局就未有安排參與,所以任總無得上榜。 至於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排名就同伯南克一樣係C級,反而英倫銀行行長默文金,就由舊年最差嘅D級、跳升至B級。 呢個選舉由九四年開始,雜誌話,過去一年對中央銀行家嘅挑戰係史無前例,排名主要係睇佢地能唔能夠、避免到下一次經濟危機。 我地又不妨深入拆解下,到底伯南克到底點解要攞C GRADE? 有黑天鵝作者「塔利布」,佢話唔明白伯南克點解仲可以連任,話佢就好似一個機師睇唔到「龍捲風」、根本無能力防止危機,應該撤換佢同財長蓋特納。 事實上,聯儲局而家係面對兩難局面,一方面因為政治壓力,短期難以退市,但長遠唔排除要面對超級通脹,到時大幅加息可能更損害經濟。 更嚴峻嘅、係聯儲局而家唔敢全面撤回寬鬆措施,一旦面對出年經濟逆轉,到時係咪又要再放鬆銀根? 市場又會點解讀聯儲局嘅公信力? 如果貨幣政策失效,更可能引發所謂流動性陷阱。 所以話,伯南克只係過左第一關,佢真正考驗要到出年先睇到,到時再比分都未遲。

押注日圓

日本政府鍾意「強日圓」? 真係「豬仔都會上樹」! 不過就係靠住呢招,日圓今日升過上88點24,係八個月高位,原因除左季結、企業將資金調回國內,最大推動因素係啱啱出席完20國峰會嘅日本財務大臣籐井裕久重申左強日圓政策。 呢位七十七歲、外形似足「小丸子阿爺」嘅籐井、喺同美國財長蓋特納會晤後﹐佢提出目前匯市走勢,係利好日圓一面倒升值。雖然佢之後反口唔認數,不過反而比市場估到、日本政府嘅底線係去到邊度! 華爾街日報形容,鳩山由紀夫出任首相後、係押注強日圓、賭一鋪大細。佢一改之前十幾年日本央行透過干預匯市、維持日圓弱勢做法﹐希望賭強日圓會刺激國內需求、降低日本經濟對出口的依賴。 如果有去日本,呢種政策表面似乎收虔、喺一啲高檔商店,你好熟悉嘅意大利手袋品牌、名牌法國香水,銷售額都出現左增長。日本傳媒形容,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嘅消費熱潮,開始有回歸現象。 不過對出口商嚟講,強日圓肯定係最唔想見。以最大汽車出口商豐田汽車為例,佢地就講過美元兌日圓匯率每下跌1日圓﹐佢地盈利就會消失350億日圓。以而家升至90日圓水平,更家係相當痛苦! 麥格理就指,日圓轉強已經抑制左出口業復蘇﹐甚至仲差過亞洲其他出口國,好似08年中以來﹐日圓兌韓圓已升值34%。東京三菱UFJ更提出日圓不斷升值有可能使日本經濟重新陷入衰退。 華爾街日報就提出,雖然強日圓可以降低進口價格,不過由於消費者預計物價未來仲會下降﹐反而會推遲消費,令通縮愈嚟愈惡劣。 眼見日圓愈升愈多,連路透社都出左特稿,由1949年起開始回顧日圓走勢,關鍵年分當然係1985年五大工業國簽訂嘅「廣場協議」,之後日圓就由240兌一美元不斷升值,到八八年日本央行就首次開始左對匯市干預,希望壓抑日圓升勢,不過作用一直唔大,到九五年日圓更創下79嘅戰後新高! 而家市場開始睇日圓下一步、將會升至87.1日圓嘅十三年新高,日圓先生神原英資認為,籐井嘅言論,暗示日本政府可接受日圓繼續升值,似乎今年紅葉與我都無咩緣分。

誰評評級機構?

經歷過金融海嘯後,投行收歛了,投機者輸了,政府學曉了教訓,那評級機構呢? 最近穆迪一位前分析員話,評級機構一啲教訓都學唔到,反而係「變本加厲」,愈做愈過分。 最近內部終於有人忍唔著,話要到國會作證,指穆迪誇大評級。 呢位穆迪前分析員Eric Kolchinsky簡直成為我心目中Hero,就係佢、現年38歲,願意廷身而出,佢喺七月時候、發信比穆迪內部監控部門嘅信件,指穆迪係有意誇大評級。 華爾街日報取得一分Kolchinsky指控文件,話佢喺一月嘅時候,調整左對企業貸款的評級計算方法,將會令大部分企業貸款評級被下調。 同一時間,穆迪對一間叫Nine Grade Funding嘅公司、由佢發嘅一項非常複雜嘅債務證券作出評級。 雖然明知稍後會調低相關資產評級,但當時仍然給予呢項證券極高嘅評級。 而喺幾個月之後,呢批證券果然被列入負面觀察,可能會被調低評級。 Kolchinsky認為公司既然知道評級下調,就不應誇大評級。 佢其實自己都承認,喺00年至07年之間,曾經負責對評級進行分析,當時佢都有按上級要求,喺對一啲按揭抵押證券同CDO做評級時誇大左評級,需要為呢次危機、承擔一啲「道德上嘅責任」。 正係唔想事件「重蹈覆轍」,所以「科爾欽斯基」係選擇企出嚟作證。 本來國會聽證會,安排喺星期四進行,不過國會話臨時收到Kolchinsky新嘅重要證據,話穆迪涉及非法違規活動,因此要將聽證會押後。 市場一聽到話有新證據,投資者即刻拋貨,穆迪自己跌百分之四、標普母公司McGraw Hill跌百分之六! 穆迪就回應話,佢地對指控係非常重視,不過由於Kolchinsky拒絕合作進行調查,目前已經將佢停職,同時係繼續進行調查。 其實金融海嘯後,市場一度將矛頭直指三大評級機構。 唔好忘記,三大評級機構,都係美資機構,75年起美國證監會給予佢地法定地位,「賊喊捉賊」,雖然市場一直要求美國改革評級機構,包括引入新競爭,但監管機構根本未有太大反應,即使上周SEC 計劃增強監管,亦只是要求提高透明度及避免利益衝突。 所以市場縱使不忿氣,都要繼續看評級機構面色。 今次Kolchinsky作證,可能會改寫評級機構歷史,真係要拭目以待!

浮游泡沬中(置頂)

圖片
感謝i-cable的同事幫忙,讓大家可以重溫當天 研討會 的盛況,今天回看中美開始部署退市,引證當天不少專家是眼光獨到。

強勢回歸

匯豐再平地一聲雷,嚟一個總部一拆二,既唔需要遷冊避開複雜嘅法規,同政治問題,但實制收到將總部搬番香港效用。 出年二月起,匯豐控股主席葛霖會繼續駐守倫敦,行政總裁紀勤就會進駐香港,兼任亞太區主席。 匯豐集團總裁辦公室搬到香港,紀勤話呢個係永久安排,除左反映區內重要性之外,本港股東基礎大亦係考慮。 經過今次調動集團6位執行董事中,駐守香港,同倫敦各佔一半。 除左葛霖及鄭海泉外,全部要向紀勤匯報。 匯豐承認,日後變相有兩個業務總部,但絕對唔係部署遷冊,搬離倫敦。 當然此舉就是避免觸怒倫敦朝野,可以說是面面俱圓。 據講,匯豐總部一拆二,前日拍板,泰吾士報標題係,全英國最大公司「老細」都要搬嚟香港,金融時報就形容,是匯豐歷來最巨大變動。 高盛話,獅子用行動證明佢地將以港為家。 將總裁辦公室搬到另一個地方,渣打試過,將亞洲區總裁搬到香港。但講大規模,匯豐可能創下先河。 如果細心睇,匯豐英國總部負責嘅工作,只有財務,歐洲,中東業務,同環球資本市場業務。其餘歸本港,包括後勤,同營運方面工作,例如人力資源,推廣,法律事務,科技,全部由霍嘉治睇。 紀勤現年55歲,從今次調動,兩位接班人跑出,就係霍嘉治,同人稱九哥嘅歐智華。今次人事安排,講明紀勤不在港,霍嘉治會署理紀勤亞太區業務,加上佢身兼多職,外界認為,霍嘉治技術上,已經係集團副行政總裁! 問題係,Sandy今年57歲,比紀勤更大,三年後,就到退休老齡。講大熱,仍然係歐智華。 研究開匯豐專家話,無論葛霖,同紀勤,升職前,都係擔任英國匯豐主席,今次亦巧合,將九哥升至呢個職位。 百幾年獅子,作為一間蘇蘭格傳統銀行,往日嘅匯豐正係香港集體回憶,由半央行,變為商業銀行。90年,決定收購米特蘭銀行,將匯豐歷史改寫。 浦偉士國際化之路,六四後,佢親自上京,同鄧小平講因為監管要求,要成立匯豐控股,變相將總部搬到英國。但零3年,收購Household,令集團進入百年危機。重回香港聲音,愈嚟愈響! 香港成本高,總部地方細,匯豐似乎要做大量工作,先可以容納到總裁辦公室!但行呢一步,正係向內地示好,加埋一向內地多針嘅鄭海泉繼續留隊,集中睇內地業務,銀行界承認,匯豐優勢,史無前例!

前奏

昨日中美暗示退市,聯儲局亦順理成章提出撤市構思,晚上亦隨即與歐洲及多國央行聯手表示,會暫停84日的融資計劃。 面對救經濟同退市兩難局面,聯儲局話,會維持購買合共1萬4千5百億美元嘅「按揭抵押證券」同機構債券目標,不過為咗促進市場平穩過渡,購買限期就會由年底,押後到出年第一季。 而喺公布議息結果唔夠半小時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已隨即表示,由即日起,會逐步縮減購買機構債券嘅規模同頻率,並會喺出年第一季開始,由每星期一次,減至每兩星期一次。 紐約時報形容,聯儲局係降低左對經濟嘅「安全網」Safety Net。 可以放緩購買按揭資產嘅時間,係因為聯儲局對經濟評估,由八月時話經濟見底,今次聲明提出經濟活動開始回升,呢個字眼喺舊年八月金融危機以嚟,從未見過。 而對樓市嘅評估,所用嘅字眼,亦明顯樂觀左。 其實今次部署,可以視為聯儲局退市的前奏,同時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表明可見將來會維持利率低企,但同時計劃透過、同總值二萬五千億美元資產嘅貨幣市場基金合作,喺需要時透過「逆向回購安排」,向市場抽走五千億美元資金。 華爾街日報話,今次安排一方面比到市場「退市」訊號,同時亦係解救左美國嘅置業人士,原因係今年初收購「按揭抵押證券」以嚟,三十年定息按揭利率就不斷下跌,紓緩左置業人士負擔,由於而家收購只係完成左目標嘅三分之二,延長時間有助樓市復蘇。 華爾街大行預計,聯儲局最快都要到出年第二季先至加息。而利率期貨顯示,出年一月底會議、加息四分一厘嘅機會,由對上一日嘅兩成七,大幅跌到得番百分之3。 3月加息嘅機會就由3成7降到2成1。 而平均預計,大行睇美國經濟雙底衰退嘅機會,得兩成八,當中有7間大行認為,失業率會喺出年第一季見頂,有五間就估今年第四季到達高峰。 當全世界都認為G20可能無咩成果時,我反而傾向丁老師的看法:近日全球央行有咁多暗示,其實反映國際間已有了一定共識,看來好戲在後頭。

謝幕

當大家一直不相信各國會咁快退市時候,舞台原來已經悄然下幕。 當胡錦濤與奧巴馬會面後,中美兩國幾乎同一時放風,暗示採取退市策略。 聯儲局近日多次同華爾街主要債券商,就退市問題交換意見。 彭博話聯儲局正部署推出「逆向回購協議」,向市場遂步抽走一萬億資金。 逆向回購協議係聯儲局向十八間華爾街主要嘅債券商,發行票據比呢的交易商俾錢買入票據,就變相令聯儲局達到吸走資金目標。 除左逆向回購外,聯儲局亦傾過發行類似存款證嘅工具,要求銀行將過剩資金,搬到聯儲局存口。 超寬鬆貨幣政策實施以嚟,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大幅膨漲,由一萬億,倍增至超過二萬億。伯南克,以至聯儲局內鷹派代表,希望趁經濟數據轉好,盡快撤出部分寬鬆政策。 而財政部亦會如期終止協助金融機構嘅特別融資計劃,預計有千八億美金需要回籠,如果一切順利,會為聯儲局退市,鋪定後路。 中方亦在經濟好轉同時,中央已作出兩手準備。 胡錦濤首次提到,政策嚟緊取向,係視乎國內外經濟形勢,準備新應對方案。 而人行行長周小川,又趁著外訪時間發功,指貨幣政策鬆緊程度,係要不斷調節。 實際上,內地對由資產市場引發嘅潛在通脹有擔憂,領導人,以至人行講話,正係向外表態,為政策調整做心理準備。 舊年金融海嘯後,中國加入超寬鬆政策行列,周小川暗示、相比西方國家貸款市場仍然無增長,內地政策屬於成功。 佢強調現時貨幣政策目的,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持物價水平,但同時要考慮經濟發展需要,不斷調節貨幣政策鬆緊程度。 既然說到金融海嘯是百年一遇,事實上退市亦是央行史無前例可作參考,時間上固然擔心大規模撤出會令市場震盪,令復蘇的嫩芽胎死腹中。更重要係銀行體系內的毒瘤根本從無消除,一旦股市崩潰毒資產的問題又會浮現。 既退且難,不過為長遠的經濟後果負責,當權者理應再次選擇面對陣痛,先清理救市後遺症方為上策。

兄弟齊心

Puma 同Adidas除咗喺商上激烈競爭,原來亦涉及兄弟積怨。 兩大運動品牌PUMA同ADIDAS,行政總裁呢吓握手,像徵兩大公司,化解長達六十一年嘅恩怨。 超過六十年,呢兩間公司都互不理睬,甚至不准旗下員工往來。 係咪真係似神經病.............. 呢兩大運動品牌,其實由德國達斯勒兩兄弟、哥哥「魯道夫」同弟弟「阿迪」創立。 兩人喺二十年代,拍擋造運動鞋,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中,美國選手歐文斯,就喺著住佢地嘅釘鞋,奪下一百米短跑金牌。 二次大戰期間,兩兄弟嘅關係變得越嚟越差,傳聞話,決裂嘅導火線,係盟軍一九四三年一次空襲,當時佢地已經成家立室,同太太先入防空洞嘅哥哥魯道夫,聽到遲咗入嚟嘅阿迪話: 「嗰班哀神又嚟嘞」! 雖然阿迪好可能係指盟軍轟炸機,但魯道夫就認為細佬係講佢一家人,兩兄弟自此決裂,魯道夫四八年起自立門戶,搬到鎮嘅另一邊,創立PUMA呢個品牌。 阿迪就將佢個名同「達斯勒」個姓,合組成ADIDAS呢個牌子。 跟住幾十年,兩間公司唔止做生意爭到頭崩額裂,家族恩怨亦波及員工,兩間公司嘅人唔敢同對方嘅僱員拍拖,甚至做朋友。 兩兄弟直到七十年代病逝,都冇再同對方講過一句話。 不過而家,兩間公司己經再唔係由「達斯勒」家族嘅人話事,雙方都認為冇必要,再為啲陣年恩怨糾纏落去,決定趁「國際和平日」化干戈為玉帛,呢場波黑隊最後以七比五贏咗白隊,但其實兩隊波,由兩間公司互派員工混合組成,邊隊贏都公司嚟講都無所謂。 雖然平息了口頭糾紛,不過生意原來都要繼續鬥下去,而戰場已經由歐美轉至中國市場。 上星期Adidas一度急升過7%,原因是大摩因應Adidas在內地市場發展,認為消費者對品牌受落,而調高了評級,而Puma在內地市場亦是亦步亦趨。 話就話內地市場對歐美品牌趨之若鶩,但我們曾經訪問過安踏,認識到近年所謂的民族品牌,市場佔有趨勢已經愈來愈明顯,對推廣產品發展已經愈來愈緊貼歐美品牌,這大概可以解釋兄弟今次突然齊心的原因。 說到兄弟相殘日本近年都有一個經典例子,最近亦分出了勝負,下次有機會再談。

The End of World

嚟緊幾日後舉行嘅二十四峰期,一時間成為金融市場關注點。 外界打賭退休機制方面唔會有實質建議,但要求金融業提高資金水平似乎殺到埋身。 英國銀行業已經醞釀新一輪集資潮。繼萊斯可能要集資後,又傳出蘇格蘭皇家銀行要籌三十至四十億英鎊。 一旦二十國峰會議決銀行要增加資本,到時由高盛,至巴克萊盈利都面對壓力。 另一樣外界關注係峰會,到底會唔會正視美元持續下跌問題。匯豐最新報告形容,美元已經屬於日落貨幣,情況等於一次世界大戰後嘅英鎊一樣。 歐元之父蒙代爾就指,不出兩年,人民幣會晉升為全球第三大貨幣。 目前美元佔全球儲備貨幣六成半,基於利益關係,中國,歐洲,以至美國共識似乎係點樣盡量減低美元跌勢。 奧巴馬班底,其實深明,美元再跌,可能好大件事,所以峰會前,發信所有成員國,提出建立新嘅全球可持續經濟增長框架。 有評論話,美國正希望用時間,幫美金療傷! 美國提出美國要增加儲蓄,減少開支,正係默認美金弱勢已成。但為左唔想拖累經濟,增加失業,擴大逆逆,結果順勢,拉埋中國落水,希望將中國減少依賴出口,拉動消費,寫入埋豬二十行動網領。 全球央行資金無出路之下,亦焗著形成,美金繼續跌,美債繼續有人買嘅區面。 今年到依家,美國發售一萬四千幾億美債中,有四成三由外國接貨,比例較舊年高近二十個百分點。 由於聯儲局可能重提退市機制,分析相信,美金短線可能會反彈,但呢個正為大家提供沽空或止蝕嘅好機會。 大師級之一「金錢崛起」一書作者尼爾費格森就話,美金最少要跌多一成半,因為經濟未改善,金融市場依家亦太過 樂觀。 佢話,唔相信經濟會有V型反彈,預計未來幾年將會出現通縮問題。 對於經濟前景,尼爾費格森指全球仍然充斥唔少經濟問題,企業去槓杆化未完成,美國龐大赤字更係嚴重問題。佢估計,中國出年更會開始減持美債。 同樣睇得淡有克魯明,佢話經濟衰退好可能在8月已完,金融危機好可能已經見左最差情況,世界經濟開始轉為正面。 不過佢警告,「世界末日」只係押後,並唔係消失,佢相信復蘇過程係緩慢而痛苦,「W」型嘅衰退,好可能演變成「U」型。 克魯明話各國以龐大財政赤字救市,只係短期能夠拯救經濟,不過長遠嚟講只會令更多人受苦,預期美國失業率喺二零一一年前仍然會上升。 佢又話全球而家都經歷一個金融泡沬,而大部分人係唔願意承認呢個現實。 你係咪其中一個?

打大鱷

我們認為,杜軍的判決可以說是改寫了本地的金融史。 法官陳慶偉話,今次係佢接觸過嘅最大宗內幕交易案,佢認為被告有良好品格,但並唔係求情理由。 判詞指,事件令被告專業聲譽受損,亦破壞僱主、同事對佢嘅信任。 更重要係嚴重影響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嘅形象。 作為最後機會,被告嘅上司即使苦口良心警告過佢唔好入市,佢都無理會、因此判定明顯係出於貪念。 杜軍今次要入獄七年、同罰款二千三百三十幾萬,可以說是改寫了本地金融史上、最大宗違規個案徵罰。 過往證監會對一些內幕交易違規個案,只是作出罰款、暫停出任董事,對於這些經常在金魚缸搵食的人,他們甚至已經量化了這些罰款,作為交易成本的一部分。 直至今年,證監會就4宗內幕交易個案提出刑事檢控,之前四宗雖然全判罪成,當中有5名涉案人被判入獄,但刑期頂多只有幾個月,換言之拍拍屁股已經可以走人。 因此過去這些內幕消息、關連交易、以至所謂缸邊傳聞往往成為大戶的炒作借口,散戶只有任由魚肉。 直至上周五被判刑的杜軍。 07年5月,中信資源宣布發債收購哈薩克斯坦油田,大摩是債券包銷商,有份就收購提供意見。當時杜軍貴為大摩董事總經理,儘管沒有直接參與交易,但早從公司內部電郵得知消息。 在知道相關消息後,杜軍不單動用自己的現金,甚至傾盡所有去借孖展,用 8,711萬元購入 中信資源。在中信資源公佈收購計劃後,股價上升 14%。杜同年 7月沽出 1,300萬股,獲利 3,343萬元,餘下股票於 08年底以 0.98元沽出。 有人會比較,殺人放火都是判十年八載,今次杜軍的辦公室罪案,判刑明顯是過重。 但實際對於那些金融大鱷,除非施以嚴刑峻法,否則根本起不了什麼阻嚇作用,因此刑罰上判以更高標準,是唯一能確保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在可見十年仍然保持領先的先決條件。 當然,有人又會提出「水清無魚」,到底我們是要交投量、還是要一個過分規管市場? 要記著,今天我們不是要推出新的Sarbanes-Oxley Act,只是在現有法例下對違規者作出應有懲罰,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仲有資金會流入本港嗎? ///////////////////// 可以一提的是,今次是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話,首次介入調查內幕交易案,協助搜集電腦證據。 由於杜軍的同事以電郵通知對中信資源股票敏感的資料,杜以自己的「黑莓」( BlackBerry)手機得知消息,因此控方首次傳召 BlackBerry製造商RIM的

快閃黨

Daniel Tierney 同Stephen Schuler 係一間電子交易證券行Getco老細,你可能未聽過佢個大名,不過如果按市場佔有率計,幾乎拍得住高盛同Fidelity呢啲大行! 佢地靠嘅獨門絕技,當然就係「高頻交易」,即係Flash Trade。 呢檔「快閃黨」99年先成立,最初買番嚟嘅電腦都係二千年、喺一間破產嘅科網公司買返嚟! 發展到而家,佢地嘅電腦一啲都唔簡單,全部係超級電腦同伺服器,進行嘅程式買賣,以30毫秒(千分之30秒)時間搶先尋找買盤或沽盤,閃電咁完成交易賺取中間差價。 有參觀過呢類電腦中心嘅交易員話,單係伺服器就佔滿左四十個架,整個電腦中心佔地十萬方呎,全部擺滿server 同 電腦螢幕。 而為左保持電力供應,需要兩座獨立發電機,單係電池重量就達到十九萬磅! 呢類「快閃交易」04年獲批以嚟,到今年七月佔美國股票交易量2.8%,比上個月再增加一成八。 其中最大兩個參與者分別係BATS同Direct Edge,佔有率分別係一成二同一成四。 特別要留意BATS,成立只有三年,已經係全美第四大證券市場,背後股東正係GETCO。 美國證監會今次出手,DANIEL 同STEPHEN已經率先投降,Nasdaq OMX同 BATS都已經同意自動暫停Flash Trade。而家唯一仲夠膽做,只有高盛背後支持嘅Direct Edge! 表面就話要為現有客戶爭取權益,實際呢佢地嘅快閃交易,市場佔有率喺舊年十一月以來,已經增加一倍,成為第三大證券市場,背後都係利字當頭。 其實程式買賣早喺三十年前已經出現,當年八七股災,其中一個原因正係歸究程式買賣,不過當市場炒到非常熾熱時候,根本就無人care 市場秩序係咪公平公正。 我諗大家都同意,大戶肯定係有優勢,不過唔係無成本,佢地為左租一啲接近交易所地方放server,比嘅租金往往比正常高出一百倍。 而家禁止左快閃交易雖然會平靜一段時間,不過以「高頻交易」而家佔左總交易量七成嚟睇,遲啲肯定又用另一種形式翻生。